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79 次浏览 • 2017-03-01 07:40 • 来自相关话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 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 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t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 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 算机等。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


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Hsinfedionwetwip 狊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 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8
A0 值 A。va 狌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C的时间 (秒)。A。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 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3 .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3 .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4管理要求
4.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 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4.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 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 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
2


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4.5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 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
4.6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 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c) 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 知识与基本技能。
5清洁与消毒原则
5.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5.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5.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5.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 WS/T 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5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7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 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313的要求。
5.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5.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5.12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5.1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 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5.14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6日常清洁与消毒
6.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6.2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1。
表1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 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 (次/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 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 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 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符合GB 15982要求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 施中、低水平消毒
>2
注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注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 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6.3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6.4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 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5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
6.6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7强化清洁与消毒
7.1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a) 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b)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 (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7.2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311 执行。
7.3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 方法见附录C。
7.4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367 执行。
7.5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8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8.1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 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8.2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8.3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8.3.1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
8.3.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 A0值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C持续时间10min,90°C持续时间lmin,或93°C持续时间30 s。
8.4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A.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 A.1.1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 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A.1.2化学法
A.1.2.1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 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
洁工作质量。
A.1.2.2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 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 单元”的依从性。
A.1.2.3 ATP 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
洁工作质量。
A.1.3微生物法
A.1.3.1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 1.3.2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A.2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风险等级
清洁卫生 管理等级
审核标准
目测法
化学法
微生物法
荧光标记法
荧光粉迹法
ATP/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整洁卫生、无 尘、无碎屑、无 异味等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污 垢、无污迹、无 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 痕迹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粉 扩散
质量抽查使 用,合格标准 按产品说明 书规定
细菌菌落总数 <10 CFU/cm 2, 或自然菌减少1个 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整洁卫生、无污 垢、无污迹、无 异味等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荧 光痕迹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荧 光粉扩散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合格 标准按产品 说明书规定
参考GB 15982,按 不同环境类别 评判
 
 


附录犅
(规范性附录)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表犅1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风险等级
工作服
手套
专用鞋/鞋套
口罩
隔离衣/ 防水围裙
护目镜/ 面罩
帽子
低度风险区域
+






中度风险区域
+
+

+



高度风险区域
+
+
+ /土
+ + / +
+


注1: “++”表示应使用N95 口罩,“ + ”表示应使用,土 ”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域的个人防护要求使用,一”表 示可以不使用。
注2: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医疗废物和消毒液配制时,应佩戴上述所有个人防护物品。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表C.1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
消毒剂
消毒水平
细菌
真菌
病毒
繁殖体
结核杆菌
芽孢
亲脂类(有包膜)
亲水类(无包膜)
含氯消毒剂
高水平
+
+
+
+
+
+
二氧化氯
高水平
+
+
+
+
+
+
过氧乙酸
高水平
+
+
+
+
+
+
过氧化氢
高水平
+
+
+
+
+
+
碘类
中水平
+
+

+
+
+
醇类
中水平
+
+

+
+

季胺盐类
低水平
+


+
+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一”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
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

表C.2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400mg/L 〜700 mg/L
>1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 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有机 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 响很大
2 000 mg/L 〜5 000 mg/L
>30 min
擦拭、拖地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二氧化氯
100mg/L 〜250 mg/L
3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有机 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 响很大
500 mg/L 〜1 000 mg/L
30 min
擦拭、拖地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过氧乙酸
1 000 mg/L 〜2 000 mg/L
30 min
擦拭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 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过氧化氢
3%
30 min
擦拭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 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表C.2 (续)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碘伏
0.2%〜0.5%
5 min
擦拭
除芽孢外的细菌、真 菌、病毒
主要用于采样瓶和部分 医疗器械表面消毒;对二 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 能用于硅胶导尿管消毒
醇类
70%〜80%
3 min
擦拭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易挥发、易燃,不宜大面 积使用
季胺盐类
1 000 mg/L^2 000 mg/L
15min 〜
3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真菌、亲 脂类病毒
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
自动化过氧 化氢喷雾 消毒器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喷雾
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 原微生物的污染
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
紫外线辐照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照射
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 原微生物的污染
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
消毒湿巾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擦拭
依据病原微生物特点 选择消毒剂,按产品说 明使用
日常消毒;湿巾遇污染或 擦拭时无水迹应丢弃
 
 
  查看全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 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 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 .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t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 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5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 算机等。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


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Hsinfedionwetwip 狊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 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8
A0 值 Ava 狌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C的时间 (秒)。A。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9
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 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3 .10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3 .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4管理要求
4.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 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4.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 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 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
2


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4.5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 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
4.6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b) 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
c) 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 知识与基本技能。
5清洁与消毒原则
5.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5.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5.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5.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 WS/T 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5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7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 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313的要求。
5.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5.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5.12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5.1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 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5.14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6日常清洁与消毒
6.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6.2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1。
表1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等级
环境清洁 等级分类
方式
频率/ (次/d)
标准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 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 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 辅助清洁
>2
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符合GB 15982要求
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 施中、低水平消毒
>2
注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注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注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WS/T 367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6.3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
6.4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 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5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
6.6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7强化清洁与消毒
7.1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a) 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b)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 (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7.2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311 执行。
7.3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 方法见附录C。
7.4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T367 执行。
7.5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
8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8.1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 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
8.2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 8.3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8.3.1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
8.3.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 A0值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C持续时间10min,90°C持续时间lmin,或93°C持续时间30 s。
8.4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
A.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 A.1.1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培训考核人员,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 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A.1.2化学法
A.1.2.1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 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
洁工作质量。
A.1.2.2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 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 单元”的依从性。
A.1.2.3 ATP 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考核环境表面清
洁工作质量。
A.1.3微生物法
A.1.3.1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 1.3.2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相关规定。 A.2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
表A.1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风险等级
清洁卫生 管理等级
审核标准
目测法
化学法
微生物法
荧光标记法
荧光粉迹法
ATP/
低度风险区域
清洁级
整洁卫生、无 尘、无碎屑、无 异味等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污 垢、无污迹、无 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 痕迹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粉 扩散
质量抽查使 用,合格标准 按产品说明 书规定
细菌菌落总数 <10 CFU/cm 2, 或自然菌减少1个 对数值以上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整洁卫生、无污 垢、无污迹、无 异味等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荧 光痕迹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荧 光粉扩散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合格 标准按产品 说明书规定
参考GB 15982,按 不同环境类别 评判
 
 


附录犅
(规范性附录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
表犅1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风险等级
工作服
手套
专用鞋/鞋套
口罩
隔离衣/ 防水围裙
护目镜/ 面罩
帽子
低度风险区域
+






中度风险区域
+
+

+



高度风险区域
+
+
+ /土
+ + / +
+


注1: “++”表示应使用N95 口罩,“ + ”表示应使用,土 ”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域的个人防护要求使用,一”表 示可以不使用。
注2: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医疗废物和消毒液配制时,应佩戴上述所有个人防护物品。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
表C.1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
消毒剂
消毒水平
细菌
真菌
病毒
繁殖体
结核杆菌
芽孢
亲脂类(有包膜)
亲水类(无包膜)
含氯消毒剂
高水平
+
+
+
+
+
+
二氧化氯
高水平
+
+
+
+
+
+
过氧乙酸
高水平
+
+
+
+
+
+
过氧化氢
高水平
+
+
+
+
+
+
碘类
中水平
+
+

+
+
+
醇类
中水平
+
+

+
+

季胺盐类
低水平
+


+
+

 注:“+”表示正确使用时,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一”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
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见表C.2。

表C.2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
400mg/L 〜700 mg/L
>1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 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有机 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 响很大
2 000 mg/L 〜5 000 mg/L
>30 min
擦拭、拖地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二氧化氯
100mg/L 〜250 mg/L
3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有机 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 响很大
500 mg/L 〜1 000 mg/L
30 min
擦拭、拖地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过氧乙酸
1 000 mg/L 〜2 000 mg/L
30 min
擦拭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 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过氧化氢
3%
30 min
擦拭
所有细菌(含芽孢)、真 菌、病毒
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对金 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C.2 (续)
消毒产品
使用浓度(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碘伏
0.2%〜0.5%
5 min
擦拭
除芽孢外的细菌、真 菌、病毒
主要用于采样瓶和部分 医疗器械表面消毒;对二 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 能用于硅胶导尿管消毒
醇类
70%〜80%
3 min
擦拭
细菌繁殖体、结核杆 菌、真菌、亲脂类病毒
易挥发、易燃,不宜大面 积使用
季胺盐类
1 000 mg/L^2 000 mg/L
15min 〜
30 min
擦拭、拖地
细菌繁殖体、真菌、亲 脂类病毒
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
自动化过氧 化氢喷雾 消毒器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喷雾
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 原微生物的污染
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
紫外线辐照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照射
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 原微生物的污染
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
消毒湿巾
按产品说明使用
按产品说 明使用
擦拭
依据病原微生物特点 选择消毒剂,按产品说 明使用
日常消毒;湿巾遇污染或 擦拭时无水迹应丢弃
 
 
 

12大耐药性细菌排名公布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1 次浏览 • 2017-03-02 08:13 • 来自相关话题

鉴于目前严峻的细菌耐药性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药性的、最能威胁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列表。
这种"十二恶菌"涵盖了12种不同科目的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类型。抗生素耐药性每年造成70万人的死亡,如果这一现象无法解决的话,专家们预测2050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将会达到1000万人。
这个列表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严重致命、高度致命、中度致命"三类,代表了我们所需要特异性抗生素的急迫程度。
"严重致命"的细菌包括鲍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以及肠杆菌,这些细菌对于多种药物都产生了抵抗力,因此会引发多种严重的疾病,包括肺炎与血液感染等等。这些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它们具有两层细胞膜,因此多种药物分子都难以穿透造成杀伤。
其余九种病原菌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常见疾病,例如淋病或食物中毒,但其中某些疾病也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且有些致病菌对药物的抵抗力也在逐渐上升。这些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科目的细菌。
这项由WHO发布的列表旨在说明目前我们针对这些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这些超级细菌感染后难以治愈的风险仍没有降低。
但它的意图并不是为了恐吓人们,而是向研究者们以及制药公司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对于制药公司来说,不愿意投入太大精力研究新的抗生素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较低。当然,虽然抗生素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以及研发费用,但患者真正的需求量却不大,因此市场前景并不广阔。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加大向从事新抗生素研究的公司或研究所提供资金支持,而非仅仅通过市场调节。
下面是完整的列表:
级别1:严重耐药性
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性
2. 绿脓杆菌, 碳青霉烯耐药性
3. 肠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性
级别2:高度耐药性
屎肠杆菌,万古霉素耐药性;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万古霉素耐药性;
3. 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性;
4. 弯曲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
5. 沙门氏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
6. 淋球菌, 头孢菌素、氟喹诺酮耐药性;
级别3:中等耐药性
肺炎双球菌,青霉素耐药性
2.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
3. 志贺氏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 查看全部
鉴于目前严峻的细菌耐药性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药性的、最能威胁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列表。
这种"十二恶菌"涵盖了12种不同科目的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类型。抗生素耐药性每年造成70万人的死亡,如果这一现象无法解决的话,专家们预测2050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将会达到1000万人。
这个列表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严重致命、高度致命、中度致命"三类,代表了我们所需要特异性抗生素的急迫程度。
"严重致命"的细菌包括鲍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以及肠杆菌,这些细菌对于多种药物都产生了抵抗力,因此会引发多种严重的疾病,包括肺炎与血液感染等等。这些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它们具有两层细胞膜,因此多种药物分子都难以穿透造成杀伤。
其余九种病原菌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常见疾病,例如淋病或食物中毒,但其中某些疾病也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且有些致病菌对药物的抵抗力也在逐渐上升。这些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科目的细菌。
这项由WHO发布的列表旨在说明目前我们针对这些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这些超级细菌感染后难以治愈的风险仍没有降低。
但它的意图并不是为了恐吓人们,而是向研究者们以及制药公司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对于制药公司来说,不愿意投入太大精力研究新的抗生素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较低。当然,虽然抗生素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以及研发费用,但患者真正的需求量却不大,因此市场前景并不广阔。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加大向从事新抗生素研究的公司或研究所提供资金支持,而非仅仅通过市场调节。
下面是完整的列表:
级别1:严重耐药性
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性
2. 绿脓杆菌, 碳青霉烯耐药性
3. 肠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性
级别2:高度耐药性
屎肠杆菌,万古霉素耐药性;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万古霉素耐药性;
3. 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耐药性;
4. 弯曲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
5. 沙门氏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
6. 淋球菌, 头孢菌素、氟喹诺酮耐药性;
级别3:中等耐药性
肺炎双球菌,青霉素耐药性
2.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
3. 志贺氏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18 次浏览 • 2017-03-15 07:57 • 来自相关话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 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15979—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SB/T 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用织物 medic犪textiles
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 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3 .2
感染性织物 infected textes
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3 .3
脏污织物狅iled and狅ui tex犻狊
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
3.4
清洁织物 clean tex犻狊
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干燥的医用织物。
3 .5
洗洚 washing
利用洗涤设备、洗涤剂(粉),在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对使用后医用织物进行清洗的过程。
3 .6
分拣 sorting
在洗涤消毒作业场所的污染区内,对脏污织物按使用对象及洗涤消毒工艺需求进行人工清点分类 的操作过程。
3.7
洗衣房丨aundry
医院内专门洗涤消毒医用织物的场所。
3 .8
织物周转库房 tex犻狊turnover warehouse
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所设置的,洁污分开,用于接收使用后医用织物和发放洗涤消毒后 医用织物的场所。
3.9
清洁区 clean area
洗衣房内用于经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整理、烘干、熨烫、储存、发放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 房内用于清洁织物的储存、发放的区域。
3 .10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洗衣房内用于使用后未经洗涤消毒处理医用织物的接收、分拣、洗涤、消毒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 房内用于脏污或感染性织物的接收、暂存的区域。
3 .11
卫生隔离式洗洚供干设备 health iso丨ated mode washing or drying eqitpment
利用隔离技术,将双门卧式洗衣机或烘干机安装在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使洗涤物由位于污染区一 侧的舱门装人,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清洁区一侧的舱门取出的专用洗涤设备。
3.12
完全隔离屏障 comp丨eteiso丨atedbarrir
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供人员进出和物品由 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3.13
部分隔离屏障 partia丨狊〇丨ated barrier
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作业场所清洁区内设置的半封闭式隔断,其高度与宽度适应操作需要,空间空 气可以对流。
3.14
水溶性包装袋 water soUbe bag
以高分子、多聚糖等为原材料,具有防透水和在特定温度水中自行分裂、溶解特性,用于盛装感染性 织物,具有双层加强结构,并印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
4管理要求
4.1  管理要求
4.1.1 医院管理
4.1.1.1应明确负责洗衣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4.1.1.2应将洗衣房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人医院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和医 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4.1. 1.3应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从业人员数量应满足工作需要。
4.1.1.4如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商务、环保等有关部门管 理规定)、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用织物运送、洗涤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
4.1. 1.5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下列 内容:
a) 识别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风险,如与感染性织物混洗等;
b) 确立、评估与生物污染风险相关的关键控制点,如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洗涤(温度与时间) 环节和相关洗涤设备、人员、环境,以及清洁织物质量标准等;
c) 对生物污染风险识别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
4.1. 16应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4.1.2洗衣房管理
4.1.2.1应建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分类收集、洗涤消毒、卫生质量监测检查、清洁织物储存管 理、安全操作、设备与环境卫生保洁以及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防护等制度。
4.1.2.2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并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 施及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等。
4.1.2.3应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负责开展各工序的自检、抽检工作。
4.1.2.4污染废物处置与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
4.2人员防护要求
4.2.1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应交叉使用。
4.2.2在污染区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按照WS/T311的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 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并按WS/T313要求进行手卫生。
4.2.3在污染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选穿隔离衣。
4.2.4在清洁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卫生。
4.2.5在清洁区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戴帽和手套。
4.3建筑布局要求
4 .3 .1 洗衣房
4.3.1.1应设有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卫生间等)和工作区域。
4.3.1.2工作区域的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独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b) 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专用通道。
c) 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d) 分别设有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清洁区内可设置部分隔离屏障。
e) 污染区应设医用织物接收与分拣间、洗涤消毒间、污车存放处和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应设 烘干间,熨烫、修补、折叠间,储存与发放间、洁车存放处及更衣(缓冲)间等。
f) 有条件的可在清洁区内设置质检室。
g) 各区域及功能用房标识明确,通风、采光良好。
h) 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1) 污染区应安装空气消毒设施。
j)清洁区应清洁干燥。
k)室内地面、墙面和工作台面应坚固平整、不起尘,便于清洁,装饰材料防水、耐腐蚀。
l) 排水设施完善;有防蝇、防鼠等有害生物防制设施。
4.3.2织物周转库房
4.3.2.1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应设置织物周转库房。
4.3.2.2应分别设有不交叉、相对独立的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域,标识应 明确。
4.3.2.3室内应通风、干燥、清洁;地面、墙面应平整;有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
4.4洗涤用水、设备及用品要求
4.4.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应满足工作需要。
4.4.2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 5749要求。
4.4.3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
4.4.4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4.4.5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
4.4.6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 5.1分类收集
5.1.1应按本标准对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应减少抖动。
5.1.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
5.1.3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 溶性包装袋。
5.1.4专用水溶性包装袋的装载量不应超过包装袋的三分之二,并应在洗涤、消毒前持续保持密封 状态。
5.1.5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 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
5.1.6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
5.1.7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 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肖毒方法参照 WS/T 367执行。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5 .2 运送
5.2.1医院洗衣房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输工具,不应交叉使用。专用
4


运输工具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运输工具运送感染性织物后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参照 WS/T 367 执行。
5.2.2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车辆和容器,采取封闭 方式运送,不应与非医用织物混装混运;对运送车辆和容器的清洗消毒要求按5.2.1执行。
5.3储存
5.3.1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应分别存放于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间)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 (间)的专用盛装容器、柜架内,并有明显标识;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 cm〜25 cm,离墙 5 cm〜10 cm,距天花板>50cm。
5.3.2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h;清洁织物存放时间过久,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 问题应重新洗涤。
5.3.3使用后医用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其接收区(间)环境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 物表、空气消毒。
5.3.4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环境受到污染时应进行清洁、消毒。
6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
6.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 6.1.1脏污织物
6.1.1.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6.1. 1.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6.1.1.3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6.1. 14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6.1.1.5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
6.1.1.6宜选择热洗涤方法。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热洗涤方法按附录A执行。
6.1.1.7所有脏污织物的洗涤方法应按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附录A执行。
6.1.1.8若选择化学消毒,消毒方法应按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和WS/T 367执行。
6.1.2感染性织物
6.1.2.1洗涤消毒的原则应符合6.1.1.1〜6.1.1.5要求。
6.1.2.2不宜手工洗涤。宜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
设备。
6.1.2.3机械洗涤消毒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程序。
6.1.2.4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感染性织物的,应在密闭状态下直接投人洗涤设备内。
6.1.2.5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按附录A执行。
6.1.2.6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 感染性织物,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 毒方法按附录A执行。
6.2洗涤设备及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6.2.1洗涤设备的消毒
6.2.1.1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 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执行;使用水溶性包装袋时可不作消毒处理。
6.2.1.2感染性织物若选择冷洗涤方式洗涤,工作完毕后,应对其设备采取高温热洗涤方法进行消毒处 理,将水温提高到75°C、时间>30min或80°C、时间>10min或A。值>600。
6.2.2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6.2.2.1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污染区的地面与台面采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参照 WS/T 367执行;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
6.2.2.2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最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必要时进行空 气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8执行。
6.2.2.3工作区域的物体表面和地面有明显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 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执行。
6.2.2.4当工作环境受到明确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应选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终 末消毒,消毒方法与要求参照GB19193执行。
6.2.25每半年对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1次卫生学抽检,符合GB 15982 1类环境规定。
6.2.2.6当发现有疥疮患者使用过医用织物或医用织物上有蛾、虱、蚤等体外寄生虫时,除对其医用织 物采用煮沸或蒸汽(100C,时间>15mm)等方法杀灭外,应对污染环境及时选用拟除虫菊酯、氨基甲 酸酯或有机磷类杀虫剂,采取喷雾方法进行杀虫,具体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7.1指标要求 
7.1.1感官指标
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7.1.2 物理指标
按SB/T 10989要求,清洁织物表面的pH应达到6.5〜7.5;测定方法参见附录B。
7.1.3微生物指标
清洁织物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检测方法参照附录B执行。
表1清洁织物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CFU/100cm2)
<200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7.2检测要求
 7.2.1清洁织物洗涤质量的感官指标应每批次进行检查。
7.2.2 pH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测定。
7.2.3根据工作需要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用织物有关时,应进行菌落总数和相关指标菌检测。
 8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8.1洗衣房的各项相关制度、风险责任协议书、微生物监测报告,以及所用消毒剂、消毒器械的有效证 明(复印件)等资料应建档备查,及时更新。
82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内容应包括医用织物的名称、数量、 外观、洗涤消毒方式、交接时间等信息,并有质检员和交接人员签字;记录单据宜一式三联。从事医用织 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还应有单位名称、交接人与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供双方存查、追溯。 日常质检记录、交接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
A.1工作流程
在对使用后医用织物实施收集、分拣、洗涤消毒、整理、储存时应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应逆行;洗 涤消毒工作流程按图1进行。

 

图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
 
A.2洗涤、消毒过程
A.2.1洗涤周期与消毒过程的选择
A.2.1. 1洗涤周期包括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等四个步骤。
A.2.1.2对需实施消毒处理的医用织物宜选择在预洗环节完成。在选择含氯消毒剂等腐蚀性较强的 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为尽量减少对织物的损害,应预先确定最大可接受水平即适宜的有效浓度。 A.2.1.3对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应首选热洗涤消毒方法,并根据需要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A.2.1.4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消毒处理可在预洗或主洗中的一个环节进行,不作重复处理。
A.2.2装载程度
医用织物洗涤时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洗涤设备最大洗涤量的90%,即每100 kg洗涤设备的洗涤量不 超过90 kg织物。
A.2.3预洗
A.2.3.1用温度不超过40°C的水进行预洗;可根据冲洗污垢需要加人适量的洗涤剂。
A.2.3.2脏污织物的预洗:应采用低温、高水位方式,一般洗涤时间为3 mm〜5 mm。
A.2.3.3感染性织物的预洗与消毒:
a) 对不耐热感染性织物宜选择在预洗环节同时作消毒处1。
b) 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
污染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涤的原则。
c) 应根据感染性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参照WS/T 367规定,在密闭状态下选择
下列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处理:
1)  对于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 100mg/L〜25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少于 10min;也可选用煮沸消毒(100 C,时间>15min)和蒸汽消毒(100 C,时间15min〜 30 mm)等湿热消毒方法;
2) 对已明确被气性坏疽、经血传播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分枝杆菌、细菌 芽孢引起的传染病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 000 mg/L〜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 或500 mg/L〜1 00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 少于30min;
3) 对已明确被朊病毒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应按WS/T 367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4) 需灭菌的应按WS/T 367要求,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5) 对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渍的感染性织物,宜首选在该环节采用 A.2.3.3c) 1)、A.2.3.3c) 2)规定的方法,并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洗涤消毒。
d) 对采用机械洗涤的感染性布巾、地巾(包括可拆卸式地拖地巾或拖把头),宜选择先洗涤后消毒
的方式。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规定,可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50 mg/L的二氧
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浸泡。
A.2.4主洗
主洗可分为热洗涤和冷洗涤两种洗涤方法。根据被洗涤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可加人碱、清洁剂或 乳化剂、消毒洗涤原料。洗涤、消毒方法和程序应按下列要求选择进行:
a) 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C〜90 C)、低水位方式。对耐热的医用织物首选热洗涤方法。 消毒温度75C,时间>30mm或消毒温度80C,时间>10mm或A。值>600;洗涤时间可在 确保消毒时间基础上,根据医用织物脏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长。
b) 冷洗涤方法:应采用中温(40C〜60C)、低水位方式。对不耐热的医用织物如受热易变形的 特殊织物(化纤、羊毛类织物),应选用水温<60C的冷洗涤方法处理。若在该环节选择对感 染性织物实施消毒(灭菌)处理的,具体方法应按A.2.3.3执行。
A.2.5去污渍
A.2.5.1局部的污渍处理应遵循“先干后湿,先碱后酸”的原则。
A.2.5.2不能确定污渍种类时,其局部的污渍处理可采取下列程序:
a) 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酒精;
b) 使用洗涤剂;
c) 使用酸性溶液,如氟化氢钠、氟化氢氨;若为小块斑渍,可使用氢氯酸溶液;
d) 使用还原剂或脱色剂的温溶液(<40C),如连二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e) 使用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液体漂白剂)或过氧化氢。
该洗涤程序应按顺序进行,每一步程序之间均应将被洗涤的织物充分过水。
A.2.6漂洗
通过用水稀释的方法进行,为主洗去污的补充步骤。漂洗方法:应采用低水位方式,一般温度为 65°C〜70°C,每次漂洗时间不应低于3min,每次漂洗间隔应进行一次脱水,漂洗次数应不低于3次。
A.2.7 中和
对最后一次漂洗时的水应进行中和;此过程应投放适量的中和剂。中和方法:应采用中、低水位方 式,一般温度为45C〜55C,时间为5 mm;每次中和剂(包括中和酸剂、柔软剂等)的投放量应根据洗 涤织物在脱水出机后用pH试剂测试水中的结果而定,pH偏高则加量,偏低则减量。中和后水中的 pH应为5.8〜6.5,以保证洗涤消毒后的清洁织物符合7.1.2规定。
A.3烘干与整理过程
A.3.1医用织物洗涤后宜按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不低于60C。
A.3.2洗涤后医用织物整理主要包括熨烫、修补、折叠过程,其过程应严防洗涤后医用织物的二次污 染。为避免织物损伤和过度缩水,清洁织物熨烫时的平烫机底面温度不宜超过180C。
A.3.3烘干及其整理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如烘干前应目测检查洗涤后的医用织物是否干净,发现 仍有污渍时需重新进行洗涤等。





附录
(资料性附录)
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B.1清洁织物表面采样及微生物检测 B.1.1采样方法
B.1.1.1对衣物等清洁织物样品,可在洗涤消毒等工序完成后于规定的储存时间内采样,送检时间不 应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C〜4°C时,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B.1.12衣物等清洁织物表面的采样:随机抽取衣物等清洁织物,将衣物等内侧面对折并使内侧面和 外侧面同时暴露,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其两面暴露部位的中央或上下两部25 cm2的面积范 围内,用1个浸湿无菌采样液(0.03m〇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 涂擦5次,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各采样点不应重复采取),共采集 100 cm2,用灭菌剪刀剪去或折断棉签上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放人10mL采样液管内送检。若进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需按上述方法另采集10mL样液,采样面积>100cm2。
B. 1.2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
B.1.2.1菌落总数
B.1.2.1.1检测方法:按照GB 15982进行。
B.1.2.1.2检测步骤:按照GB 15982进行。
B.1.2.1.3结果与报告:按照GB 15982进行。
B. 1.2.2大肠菌群
B.1.2.2.1检测方法:参照GB 15979进行。
B.1.2.2.2检测步骤:取样液5mL,加人50mL的双倍乳糖胆盐发酵管内,置36C±1C培养24h,若 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酸不产气,则可报告大肠菌群阴性。若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产气,则从该管中转种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36C±1C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菌落呈黑紫色或红紫色,圆形,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红色,中心较深。挑取可 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7C培养24h。
B.1.2.2.3结果与报告:凡乳糖发酵管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被检样品检 出大肠菌群。
B.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
B.1.2.3.1检测方法:按照GB7918.5进行。
B.1.2.3.2检测步骤:取样液10mL,加人盛有90mL7.5%氯化钠肉汤或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勻。置36C±1C培养24h。
B.1.2.3.3结果与报告:按照GB7918.5进行。
2清洁织物pH测定 
2.1采样方法
抽取有代表性的清洁织物2〜3件(具体数量应满足测试需要),供相关实验室作pH测定。 
B.2.2测定方法
按照GB/T 7573进行。 查看全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 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15979—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SB/T 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用织物 medic犪textiles
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 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3 .2
感染性织物 infected textes
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 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3 .3
脏污织物狅iled and狅ui tex犻狊
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
3.4
清洁织物 clean tex犻狊
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干燥的医用织物。
3 .5
洗洚 washing
利用洗涤设备、洗涤剂(粉),在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对使用后医用织物进行清洗的过程。
3 .6
分拣 sorting
在洗涤消毒作业场所的污染区内,对脏污织物按使用对象及洗涤消毒工艺需求进行人工清点分类 的操作过程。
3.7
洗衣房丨aundry
医院内专门洗涤消毒医用织物的场所。
3 .8
织物周转库房 tex犻狊turnover warehouse
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所设置的,洁污分开,用于接收使用后医用织物和发放洗涤消毒后 医用织物的场所。
3.9
清洁区 clean area
洗衣房内用于经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整理、烘干、熨烫、储存、发放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 房内用于清洁织物的储存、发放的区域。
3 .10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洗衣房内用于使用后未经洗涤消毒处理医用织物的接收、分拣、洗涤、消毒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 房内用于脏污或感染性织物的接收、暂存的区域。
3 .11
卫生隔离式洗洚供干设备 health iso丨ated mode washing or drying eqitpment
利用隔离技术,将双门卧式洗衣机或烘干机安装在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使洗涤物由位于污染区一 侧的舱门装人,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清洁区一侧的舱门取出的专用洗涤设备。
3.12
完全隔离屏障 comp丨eteiso丨atedbarrir
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供人员进出和物品由 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3.13
部分隔离屏障 partia丨狊〇丨ated barrier
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作业场所清洁区内设置的半封闭式隔断,其高度与宽度适应操作需要,空间空 气可以对流。
3.14
水溶性包装袋 water soUbe bag
以高分子、多聚糖等为原材料,具有防透水和在特定温度水中自行分裂、溶解特性,用于盛装感染性 织物,具有双层加强结构,并印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
4管理要求
4.1  管理要求
4.1.1 医院管理
4.1.1.1应明确负责洗衣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4.1.1.2应将洗衣房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人医院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和医 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4.1. 1.3应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从业人员数量应满足工作需要。
4.1.1.4如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商务、环保等有关部门管 理规定)、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用织物运送、洗涤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
4.1. 1.5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下列 内容:
a) 识别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风险,如与感染性织物混洗等;
b) 确立、评估与生物污染风险相关的关键控制点,如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洗涤(温度与时间) 环节和相关洗涤设备、人员、环境,以及清洁织物质量标准等;
c) 对生物污染风险识别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
4.1. 16应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4.1.2洗衣房管理
4.1.2.1应建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分类收集、洗涤消毒、卫生质量监测检查、清洁织物储存管 理、安全操作、设备与环境卫生保洁以及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防护等制度。
4.1.2.2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并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 施及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等。
4.1.2.3应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负责开展各工序的自检、抽检工作。
4.1.2.4污染废物处置与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
4.2人员防护要求
4.2.1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应交叉使用。
4.2.2在污染区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按照WS/T311的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 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并按WS/T313要求进行手卫生。
4.2.3在污染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选穿隔离衣。
4.2.4在清洁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卫生。
4.2.5在清洁区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戴帽和手套。
4.3建筑布局要求
4 .3 .1 洗衣房
4.3.1.1应设有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卫生间等)和工作区域。
4.3.1.2工作区域的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独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b) 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专用通道。
c) 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d) 分别设有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清洁区内可设置部分隔离屏障。
e) 污染区应设医用织物接收与分拣间、洗涤消毒间、污车存放处和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应设 烘干间,熨烫、修补、折叠间,储存与发放间、洁车存放处及更衣(缓冲)间等。
f) 有条件的可在清洁区内设置质检室。
g) 各区域及功能用房标识明确,通风、采光良好。
h) 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1) 污染区应安装空气消毒设施。
j)清洁区应清洁干燥。
k)室内地面、墙面和工作台面应坚固平整、不起尘,便于清洁,装饰材料防水、耐腐蚀。
l) 排水设施完善;有防蝇、防鼠等有害生物防制设施。
4.3.2织物周转库房
4.3.2.1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应设置织物周转库房。
4.3.2.2应分别设有不交叉、相对独立的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域,标识应 明确。
4.3.2.3室内应通风、干燥、清洁;地面、墙面应平整;有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
4.4洗涤用水、设备及用品要求
4.4.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应满足工作需要。
4.4.2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 5749要求。
4.4.3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
4.4.4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4.4.5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
4.4.6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 5.1分类收集
5.1.1应按本标准对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应减少抖动。
5.1.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
5.1.3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 溶性包装袋。
5.1.4专用水溶性包装袋的装载量不应超过包装袋的三分之二,并应在洗涤、消毒前持续保持密封 状态。
5.1.5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 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
5.1.6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
5.1.7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 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肖毒方法参照 WS/T 367执行。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5 .2 运送
5.2.1医院洗衣房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输工具,不应交叉使用。专用
4


运输工具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运输工具运送感染性织物后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参照 WS/T 367 执行。
5.2.2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车辆和容器,采取封闭 方式运送,不应与非医用织物混装混运;对运送车辆和容器的清洗消毒要求按5.2.1执行。
5.3储存
5.3.1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应分别存放于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间)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 (间)的专用盛装容器、柜架内,并有明显标识;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 cm〜25 cm,离墙 5 cm〜10 cm,距天花板>50cm。
5.3.2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h;清洁织物存放时间过久,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 问题应重新洗涤。
5.3.3使用后医用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其接收区(间)环境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 物表、空气消毒。
5.3.4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环境受到污染时应进行清洁、消毒。
6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
6.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 6.1.1脏污织物
6.1.1.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6.1. 1.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
6.1.1.3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6.1. 14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6.1.1.5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
6.1.1.6宜选择热洗涤方法。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热洗涤方法按附录A执行。
6.1.1.7所有脏污织物的洗涤方法应按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附录A执行。
6.1.1.8若选择化学消毒,消毒方法应按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和WS/T 367执行。
6.1.2感染性织物
6.1.2.1洗涤消毒的原则应符合6.1.1.1〜6.1.1.5要求。
6.1.2.2不宜手工洗涤。宜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
设备。
6.1.2.3机械洗涤消毒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程序。
6.1.2.4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感染性织物的,应在密闭状态下直接投人洗涤设备内。
6.1.2.5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按附录A执行。
6.1.2.6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 感染性织物,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 毒方法按附录A执行。
6.2洗涤设备及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6.2.1洗涤设备的消毒
6.2.1.1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 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执行;使用水溶性包装袋时可不作消毒处理。
6.2.1.2感染性织物若选择冷洗涤方式洗涤,工作完毕后,应对其设备采取高温热洗涤方法进行消毒处 理,将水温提高到75°C、时间>30min或80°C、时间>10min或A。值>600。
6.2.2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6.2.2.1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污染区的地面与台面采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参照 WS/T 367执行;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
6.2.2.2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最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必要时进行空 气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8执行。
6.2.2.3工作区域的物体表面和地面有明显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 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执行。
6.2.2.4当工作环境受到明确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应选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终 末消毒,消毒方法与要求参照GB19193执行。
6.2.25每半年对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1次卫生学抽检,符合GB 15982 1类环境规定。
6.2.2.6当发现有疥疮患者使用过医用织物或医用织物上有蛾、虱、蚤等体外寄生虫时,除对其医用织 物采用煮沸或蒸汽(100C,时间>15mm)等方法杀灭外,应对污染环境及时选用拟除虫菊酯、氨基甲 酸酯或有机磷类杀虫剂,采取喷雾方法进行杀虫,具体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7.1指标要求 
7.1.1感官指标
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7.1.2 物理指标
按SB/T 10989要求,清洁织物表面的pH应达到6.5〜7.5;测定方法参见附录B。
7.1.3微生物指标
清洁织物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检测方法参照附录B执行。
1清洁织物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CFU/100cm2)
<200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7.2检测要求
 7.2.1清洁织物洗涤质量的感官指标应每批次进行检查。
7.2.2 pH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测定。
7.2.3根据工作需要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用织物有关时,应进行菌落总数和相关指标菌检测。
 8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8.1洗衣房的各项相关制度、风险责任协议书、微生物监测报告,以及所用消毒剂、消毒器械的有效证 明(复印件)等资料应建档备查,及时更新。
82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内容应包括医用织物的名称、数量、 外观、洗涤消毒方式、交接时间等信息,并有质检员和交接人员签字;记录单据宜一式三联。从事医用织 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还应有单位名称、交接人与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供双方存查、追溯。 日常质检记录、交接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
A.1工作流程
在对使用后医用织物实施收集、分拣、洗涤消毒、整理、储存时应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应逆行;洗 涤消毒工作流程按图1进行。

 

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
 
A.2洗涤、消毒过程
A.2.1洗涤周期与消毒过程的选择
A.2.1. 1洗涤周期包括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等四个步骤。
A.2.1.2对需实施消毒处理的医用织物宜选择在预洗环节完成。在选择含氯消毒剂等腐蚀性较强的 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为尽量减少对织物的损害,应预先确定最大可接受水平即适宜的有效浓度。 A.2.1.3对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应首选热洗涤消毒方法,并根据需要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A.2.1.4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消毒处理可在预洗或主洗中的一个环节进行,不作重复处理。
A.2.2装载程度
医用织物洗涤时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洗涤设备最大洗涤量的90%,即每100 kg洗涤设备的洗涤量不 超过90 kg织物。
A.2.3预洗
A.2.3.1用温度不超过40°C的水进行预洗;可根据冲洗污垢需要加人适量的洗涤剂。
A.2.3.2脏污织物的预洗:应采用低温、高水位方式,一般洗涤时间为3 mm〜5 mm。
A.2.3.3感染性织物的预洗与消毒:
a) 对不耐热感染性织物宜选择在预洗环节同时作消毒处1。
b) 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
污染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涤的原则。
c) 应根据感染性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参照WS/T 367规定,在密闭状态下选择
下列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处理:
1)  对于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 100mg/L〜25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少于 10min;也可选用煮沸消毒(100 C,时间>15min)和蒸汽消毒(100 C,时间15min〜 30 mm)等湿热消毒方法;
2) 对已明确被气性坏疽、经血传播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分枝杆菌、细菌 芽孢引起的传染病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可使用2 000 mg/L〜5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 或500 mg/L〜1 00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洗涤消毒应不 少于30min;
3) 对已明确被朊病毒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应按WS/T 367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4) 需灭菌的应按WS/T 367要求,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5) 对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渍的感染性织物,宜首选在该环节采用 A.2.3.3c) 1)、A.2.3.3c) 2)规定的方法,并在密闭状态下进行洗涤消毒。
d) 对采用机械洗涤的感染性布巾、地巾(包括可拆卸式地拖地巾或拖把头),宜选择先洗涤后消毒
的方式。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规定,可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50 mg/L的二氧
化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浸泡。
A.2.4主洗
主洗可分为热洗涤和冷洗涤两种洗涤方法。根据被洗涤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可加人碱、清洁剂或 乳化剂、消毒洗涤原料。洗涤、消毒方法和程序应按下列要求选择进行:
a) 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C〜90 C)、低水位方式。对耐热的医用织物首选热洗涤方法。 消毒温度75C,时间>30mm或消毒温度80C,时间>10mm或A。值>600;洗涤时间可在 确保消毒时间基础上,根据医用织物脏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长。
b) 冷洗涤方法:应采用中温(40C〜60C)、低水位方式。对不耐热的医用织物如受热易变形的 特殊织物(化纤、羊毛类织物),应选用水温<60C的冷洗涤方法处理。若在该环节选择对感 染性织物实施消毒(灭菌)处理的,具体方法应按A.2.3.3执行。
A.2.5去污渍
A.2.5.1局部的污渍处理应遵循“先干后湿,先碱后酸”的原则。
A.2.5.2不能确定污渍种类时,其局部的污渍处理可采取下列程序:
a) 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酒精;
b) 使用洗涤剂;
c) 使用酸性溶液,如氟化氢钠、氟化氢氨;若为小块斑渍,可使用氢氯酸溶液;
d) 使用还原剂或脱色剂的温溶液(<40C),如连二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e) 使用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液体漂白剂)或过氧化氢。
该洗涤程序应按顺序进行,每一步程序之间均应将被洗涤的织物充分过水。
A.2.6漂洗
通过用水稀释的方法进行,为主洗去污的补充步骤。漂洗方法:应采用低水位方式,一般温度为 65°C〜70°C,每次漂洗时间不应低于3min,每次漂洗间隔应进行一次脱水,漂洗次数应不低于3次。
A.2.7 中和
对最后一次漂洗时的水应进行中和;此过程应投放适量的中和剂。中和方法:应采用中、低水位方 式,一般温度为45C〜55C,时间为5 mm;每次中和剂(包括中和酸剂、柔软剂等)的投放量应根据洗 涤织物在脱水出机后用pH试剂测试水中的结果而定,pH偏高则加量,偏低则减量。中和后水中的 pH应为5.8〜6.5,以保证洗涤消毒后的清洁织物符合7.1.2规定。
A.3烘干与整理过程
A.3.1医用织物洗涤后宜按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不低于60C。
A.3.2洗涤后医用织物整理主要包括熨烫、修补、折叠过程,其过程应严防洗涤后医用织物的二次污 染。为避免织物损伤和过度缩水,清洁织物熨烫时的平烫机底面温度不宜超过180C。
A.3.3烘干及其整理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如烘干前应目测检查洗涤后的医用织物是否干净,发现 仍有污渍时需重新进行洗涤等。





附录
(资料性附录
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B.1清洁织物表面采样及微生物检测 B.1.1采样方法
B.1.1.1对衣物等清洁织物样品,可在洗涤消毒等工序完成后于规定的储存时间内采样,送检时间不 应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C〜4°C时,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
B.1.12衣物等清洁织物表面的采样:随机抽取衣物等清洁织物,将衣物等内侧面对折并使内侧面和 外侧面同时暴露,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其两面暴露部位的中央或上下两部25 cm2的面积范 围内,用1个浸湿无菌采样液(0.03m〇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 涂擦5次,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各采样点不应重复采取),共采集 100 cm2,用灭菌剪刀剪去或折断棉签上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放人10mL采样液管内送检。若进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需按上述方法另采集10mL样液,采样面积>100cm2。
B. 1.2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
B.1.2.1菌落总数
B.1.2.1.1检测方法:按照GB 15982进行。
B.1.2.1.2检测步骤:按照GB 15982进行。
B.1.2.1.3结果与报告:按照GB 15982进行。
B. 1.2.2大肠菌群
B.1.2.2.1检测方法:参照GB 15979进行。
B.1.2.2.2检测步骤:取样液5mL,加人50mL的双倍乳糖胆盐发酵管内,置36C±1C培养24h,若 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酸不产气,则可报告大肠菌群阴性。若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产气,则从该管中转种 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置36C±1C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菌落呈黑紫色或红紫色,圆形,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红色,中心较深。挑取可 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7C培养24h。
B.1.2.2.3结果与报告:凡乳糖发酵管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被检样品检 出大肠菌群。
B.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
B.1.2.3.1检测方法:按照GB7918.5进行。
B.1.2.3.2检测步骤:取样液10mL,加人盛有90mL7.5%氯化钠肉汤或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勻。置36C±1C培养24h。
B.1.2.3.3结果与报告:按照GB7918.5进行。
2清洁织物pH测定 
2.1采样方法
抽取有代表性的清洁织物2〜3件(具体数量应满足测试需要),供相关实验室作pH测定。 
B.2.2测定方法
按照GB/T 7573进行。

关于开展第二期“江苏省感控医生临床研修项目” 报名工作的通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66 次浏览 • 2017-02-09 15:30 • 来自相关话题

各二级以上医院:
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委托,我中心将在2017年继续开展“江苏省感控医生临床研修项目”,旨在建立一支具备感染相关知识、能够满足临床会诊、胜任多重耐药菌管理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专业队伍,实现感染管理真正深入临床的目标,也为做好中青年人才储备搭建培养平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研修计划实施时间为2017年4月-11月,整个学习过程持续8个月,学员脱产时间为每月一次,每月第二周周三至周六,每次3天。
二、项目简介
该项目邀请台湾资深感染病专家王任贤主任担任主讲,还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教学。
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两部分组成,教学主要围绕感染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防控等实际工作展开,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思路的重塑、抗菌药物的经验使用等实战内容。分别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区的医院参加学习和交流。
出勤率、病例报告完成情况及书面考核均及格的学员可以取得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发给的感染控制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三、招收学员条件
1、江苏省二级及以上医院拟从事抗菌药物应用会诊的临床医生、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从事抗菌药物管理的临床药师;
       2、在医院工作满6年;
3、从事或愿意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感染病临床诊疗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4、有抗菌药物会诊经验或目前承担会诊者优先。
      本项目初步计划招收60名(其中院感专业10-20名;临床医师20-30名:临床药师10名),符合条件者请填写申请表。将根据报名情况择优录取,必要时进行面试。
四、其他事项
学费预计10000-130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人:林泓怡  联系电话:025-83105979
报名应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确保学习时间,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3月15日,报名表电子版发至我中心报名邮箱(jsygzk2016@163.com)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
             2017年2月5日
通知和报名表可登录gkyslcyx@163.com,密码glyy123456下载。 查看全部
各二级以上医院:
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委托,我中心将在2017年继续开展“江苏省感控医生临床研修项目”,旨在建立一支具备感染相关知识、能够满足临床会诊、胜任多重耐药菌管理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专业队伍,实现感染管理真正深入临床的目标,也为做好中青年人才储备搭建培养平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研修计划实施时间为2017年4月-11月,整个学习过程持续8个月,学员脱产时间为每月一次,每月第二周周三至周六,每次3天。
二、项目简介
该项目邀请台湾资深感染病专家王任贤主任担任主讲,还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教学。
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两部分组成,教学主要围绕感染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防控等实际工作展开,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思路的重塑、抗菌药物的经验使用等实战内容。分别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区的医院参加学习和交流。
出勤率、病例报告完成情况及书面考核均及格的学员可以取得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发给的感染控制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三、招收学员条件
1、江苏省二级及以上医院拟从事抗菌药物应用会诊的临床医生、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从事抗菌药物管理的临床药师;
       2、在医院工作满6年;
3、从事或愿意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感染病临床诊疗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4、有抗菌药物会诊经验或目前承担会诊者优先。
      本项目初步计划招收60名(其中院感专业10-20名;临床医师20-30名:临床药师10名),符合条件者请填写申请表。将根据报名情况择优录取,必要时进行面试。
四、其他事项
学费预计10000-130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联系人:林泓怡  联系电话:025-83105979
报名应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确保学习时间,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3月15日,报名表电子版发至我中心报名邮箱jsygzk2016@163.com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
             2017年2月5日
通知和报名表可登录gkyslcyx@163.com,密码glyy123456下载。

2017元旦快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82 次浏览 • 2017-01-01 07:38 • 来自相关话题

全省感控是一家,新年快乐,健康平安。


全省感控是一家,新年快乐,健康平安。

WHO 2017年世界手卫生日活动主题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805 次浏览 • 2017-03-08 14:47 • 来自相关话题

翻译:刘海涛  黄辉萍
审核  :黄辉萍


2017年“世界手卫生日”活动主题
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每年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是全球患者安全活动的重要组成,旨在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推动大家对手卫生作为预防院内感染最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及重要性的认识。您还在为找不到的手卫生宣传活动亮点而劳神费力吗?别再浪费您宝贵的仙力及修为了,现在WHO的“拯救生命,清洁双手”活动,向医务人员发出号召一起行动!2017年5月5日第九个世界手卫生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新鲜出炉为:“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 WHO网站上贴心得给出了以下5个主题内容,感兴趣的主题均可点击链接查看,并为您的活动进行拆招,告诉您如何使用这些资源,针对不同医务人员类型进行宣传活动,具体如下:
    1
5个主题板块内容•从现在开始行动-拯救生命:清洁双手(SL:CYH) 2017年5月5日——“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
•5月5日活动的新资源即将推出了!
•有多少人支持WHO’s SL:CYH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关于抗菌素耐药性的新闻通讯
•大型会议和培训安排
    2
                              接下来我们很荣幸邀请您来探讨WHO新闻通讯的另一个主题。抗菌素耐药 (AMR) 持续对全球构成威胁。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人类和动物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感染预防和控制(IPC)效果不佳造成的。这个公共卫生问题已公认为全球卫生议程的优先项目。WHO呼吁国家和卫生保健机构加强应依据WHO最新出版的指南从国家和急救医疗机构设施层面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规划,内容包括手卫生,构建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抵御抗菌素耐药性。
    3
您可以使用下列文本与他人分享相关信息

作为主要的卫生专业和规划推动者,通过继续教育持续提升高级管理人员、决策者以及病人、公众、媒体的感控意识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感谢您这些年来对5月5日世界手卫生日活动所做的承诺和工作,使大家能够高度关注全球日益严重的医院感染现状。

1、现在开始行动---拯救生命:清洁双手(SL:CYH)2017年5月5日——“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
您可大力宣传应用标语去倡导具体行动的,继续抵御抗菌素的耐药性以支持患者安全和全球卫生这些呼吁行动现在已经出版发行成法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语以供参阅。
2、呼吁行动--2017年5月5日
医务人员:“在正确的时间清洁双手,阻止抗菌素耐药性的传播”。
医院院长和管理者:“制订全年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保护患者免受耐药菌感染”。
政策制定者:“将感染预防和手卫生提升为国家政策优先事项,全力阻击抗菌素耐药性”。
IPC负责人:“实施世卫组织预防感染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手卫生,以抗击抗菌素耐药性”。
世卫组织CYH行动工具包可以用来帮助您组织5月5日活动。工具包同时提供法语版。
3、世卫组织5月5日最新手卫生活动即将推出!
2017年5月5日,WHO官方网页上即将推出醒目的2017年活动海报和视频等资源。高效便捷的资源有助于您关注感控目标人群,并确保活动内容覆盖全球。
4、有多少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CYH行动?
截至2017年2月,已有177个国家的19 217家医疗保健机构在参加每年的活动,并已承诺采取持续行动。这比去年多了将近250家医疗保健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手卫生在减少医院感染,包括对耐药菌感染的重要作用。
单击此处,你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全球已注册医疗机构。
行动成功的标志是可见的承诺和目标的达成。如果你在卫生机构工作的同事还未参与该项活动,鼓励他们的加入则尤为重要的。


    4
WHO秘书处关于抗菌素耐药性的新闻通讯
世卫组织抗菌素耐药性秘书处发布通讯简报,更新所有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和国家关于抗菌素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如需订阅简报,请向秘书处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注明您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主题行一栏请填写“订阅邮件列表”。
世卫组织抗菌素耐药性秘书处电子邮件:
whoamrsecretariat@who.int
    5
大型会议和培训的信息1、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会议 (ECCMID)于2017年4月22日至25日召开。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2、2017年感染预防与控制国际会议(ICPIC):于2017年6月20日至23日在日内瓦举行。访问该网站,可获得在此次会议上与世界知名的感染控制和抗菌素耐药性专家的沟通机会。简历提交截止至3月24日。
3、第17届国际感染控制联合会(IFIC)大会:于2017年9月27日至30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更多详情单击链接。
Tips
1. 世卫组织感染预防和控制全球小组
http://www.who.int/gpsc/en/
2.关于“拯救生命:清洁你的手”的更多信息可以在以前的通讯和WHO的网页上找到。
3.WHO竭诚为大家提供感控活动相关的工具和文档。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尚未将《SAVE LIVES: Clean Your Hands》译为法语、西班牙语。由此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希望您仍然是本刊的尊贵读者,最后再次感谢您的持续支持。
  查看全部
翻译:刘海涛  黄辉萍
审核  :黄辉萍


2017年“世界手卫生日”活动主题
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每年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是全球患者安全活动的重要组成,旨在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推动大家对手卫生作为预防院内感染最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及重要性的认识。您还在为找不到的手卫生宣传活动亮点而劳神费力吗?别再浪费您宝贵的仙力及修为了,现在WHO的“拯救生命,清洁双手”活动,向医务人员发出号召一起行动!2017年5月5日第九个世界手卫生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新鲜出炉为:“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 WHO网站上贴心得给出了以下5个主题内容,感兴趣的主题均可点击链接查看,并为您的活动进行拆招,告诉您如何使用这些资源,针对不同医务人员类型进行宣传活动,具体如下:
    1
5个主题板块内容•从现在开始行动-拯救生命:清洁双手(SL:CYH) 2017年5月5日——“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
•5月5日活动的新资源即将推出了!
•有多少人支持WHO’s SL:CYH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关于抗菌素耐药性的新闻通讯
•大型会议和培训安排
    2
                              接下来我们很荣幸邀请您来探讨WHO新闻通讯的另一个主题。抗菌素耐药 (AMR) 持续对全球构成威胁。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人类和动物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感染预防和控制(IPC)效果不佳造成的。这个公共卫生问题已公认为全球卫生议程的优先项目。WHO呼吁国家和卫生保健机构加强应依据WHO最新出版的指南从国家和急救医疗机构设施层面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规划,内容包括手卫生,构建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抵御抗菌素耐药性。
    3
您可以使用下列文本与他人分享相关信息

作为主要的卫生专业和规划推动者,通过继续教育持续提升高级管理人员、决策者以及病人、公众、媒体的感控意识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感谢您这些年来对5月5日世界手卫生日活动所做的承诺和工作,使大家能够高度关注全球日益严重的医院感染现状。

1、现在开始行动---拯救生命:清洁双手(SL:CYH)201755日——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
您可大力宣传应用标语去倡导具体行动的,继续抵御抗菌素的耐药性以支持患者安全和全球卫生这些呼吁行动现在已经出版发行成法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语以供参阅。
2、呼吁行动--201755
医务人员:“在正确的时间清洁双手,阻止抗菌素耐药性的传播”。
医院院长和管理者:“制订全年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保护患者免受耐药菌感染”。
政策制定者:“将感染预防和手卫生提升为国家政策优先事项,全力阻击抗菌素耐药性”。
IPC负责人:“实施世卫组织预防感染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手卫生,以抗击抗菌素耐药性”。
世卫组织CYH行动工具包可以用来帮助您组织5月5日活动。工具包同时提供法语版。
3、世卫组织55日最新手卫生活动即将推出!
2017年5月5日,WHO官方网页上即将推出醒目的2017年活动海报和视频等资源。高效便捷的资源有助于您关注感控目标人群,并确保活动内容覆盖全球。
4、有多少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CYH行动?
截至2017年2月,已有177个国家的19 217家医疗保健机构在参加每年的活动,并已承诺采取持续行动。这比去年多了将近250家医疗保健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手卫生在减少医院感染,包括对耐药菌感染的重要作用。
单击此处,你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全球已注册医疗机构。
行动成功的标志是可见的承诺和目标的达成。如果你在卫生机构工作的同事还未参与该项活动,鼓励他们的加入则尤为重要的。


    4
WHO秘书处关于抗菌素耐药性的新闻通讯
世卫组织抗菌素耐药性秘书处发布通讯简报,更新所有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和国家关于抗菌素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如需订阅简报,请向秘书处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注明您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主题行一栏请填写“订阅邮件列表”。
世卫组织抗菌素耐药性秘书处电子邮件:
whoamrsecretariat@who.int
    5
大型会议和培训的信息1、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会议 (ECCMID)于2017年4月22日至25日召开。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
2、2017年感染预防与控制国际会议(ICPIC):于2017年6月20日至23日在日内瓦举行。访问该网站,可获得在此次会议上与世界知名的感染控制和抗菌素耐药性专家的沟通机会。简历提交截止至3月24日。
3、第17届国际感染控制联合会(IFIC)大会:于2017年9月27日至30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更多详情单击链接。
Tips
1. 世卫组织感染预防和控制全球小组
http://www.who.int/gpsc/en/
2.关于“拯救生命:清洁你的手”的更多信息可以在以前的通讯和WHO的网页上找到。
3.WHO竭诚为大家提供感控活动相关的工具和文档。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尚未将《SAVE LIVES: Clean Your Hands》译为法语、西班牙语。由此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希望您仍然是本刊的尊贵读者,最后再次感谢您的持续支持。
 

WHO《国家层面和急救卫生保健机构层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的核心要素指南》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03 次浏览 • 2017-02-16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翻译:申俊萍  刘海涛
     审核:姚    希  黄辉萍
检索:彭雪儿
核心要素1:感染防控方案
1a  医疗机构层面  强烈推荐:在医疗机构中组建训练有素的抗击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的专业团队,通过实施感染防控方案,降低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的传播。
论据:尽管前期研究的局限性,基于控制感染后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南强烈建议每个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控制方案,这是开展感染控制活动的前提和基石。
1b  国家层面最佳实践: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应当建立主动、独立、具有明确目标和功能的国家感染防控方案,并与国家其它相关方案和专业组织密切相关 。
论据:研究表明,开展主动、持续的感染防控方案,会显著改善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核心要素2:国家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指南 
 专家推荐: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应当建立和执行循证依据的感染防控指南,并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指南教育和培训,加强执行力。
论据: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指南与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核心要素3:感染防控教育与培训
3a  医疗机构层面 强烈推荐:为了减少感染和耐药菌发生与传播风险,专家组成员强烈推荐利用团队和任务策略,对每个医务人员开展包括床旁和实地演练的感染防控教育和培训。 
论据:研究表明,一线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降低感染有关,强烈建议各级医疗结构利用团队和任务开展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3b 国家层面 优秀实践:国家感染防控方案应将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做为核心内涵之一。
论据: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可以降低感染发生和耐药菌传播,尤其是特殊感染,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医患安全。
核心要素4:医院感染监测  
4a 医疗机构层面 强烈推荐:医疗机构通过国家互联网,开展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监测,指导防控措施,及早发现暴发,并把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及利益相关者。
论据:研究显示:医疗机构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感染率下降相关,应当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指导防控策略。监测不仅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及早发现暴发,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和耐药菌重要性的认识。
4b 国家层面强烈推荐: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和耐药菌传播,应当建立国家级医院感染监测方案和联网系统,同时建立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机制,设立全国监测体系标杆。
论据:研究显示:当医院感染监测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下级时,医院感染发生明显下降。   
核心要素5:多模式策略推进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

5a.卫生保健机构层面
专家推荐:采用多模式策略促进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IPC)实践开展和降低医院感染及细菌耐药性。(强烈推荐,低质量的证据)

5b.国家层面

专家推荐:国家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应该通过多模式策略,协调和促进全国或地方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的实施。(强烈推荐,低质量的证据)

核心要素6: 监测/审查感染预防和控制实践、反馈和控制活动
6a.卫生保健机构层面

专家推荐:为预防和控制卫生保健机构层面的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性,应按照IPC标准对卫生保健措施进行定期监测/监督和及时反馈。反馈内容应提供给所有监督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强烈推荐,低质量的证据)

6b. 国家层面

专家推荐: 应该根据规划的目标和目的建立国家IPC监测和评价项目,以评估标准的符合程度和活动的执行情况。在国家层面上将手卫生监测与反馈作为关键业绩指标。(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的证据)。


核心要素7:医疗机构等级对应的工作量,人员配备和床位使用率

专家推荐: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和耐药细菌的传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床位使用率不得超过医疗机构的标准收治能力;
(2) 医务人员编制应充分根据病人工作负荷分配。 (强烈推荐,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核心要素8:医疗机构层面上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的建筑环境、材料和设备设施

8a 一般原则

最佳实践:病人照护活动应在清洁和/或卫生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环境能够促进医院感染以及细菌耐药的预防与控制实践,包括清洁的基础设施、服务以及适合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材料和设备等所有因素。
8b 适当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卫生材料、设备

专家推荐:提供可及的手卫生物品和设备,便于在照护时正确完成手卫生*。(强烈推荐,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三个因素交汇之地:患者、医务人员和涉及接触患者或他/她的周围环境(患者区域内) 的护理或者治疗,该概念包含了在实施护理服务之时推荐的必须执行的手卫生时机。这要求手卫生产品(例如,含酒精手消剂,是否可及)在患者护理或治疗发生的地方方便获取并尽可能触手可及。在照护点相应手卫生物品应随手可及,不必离开病患区域。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规定:”手卫生设施最低床位配比率1:10,隔离室应1:1配备“。
文献来源:
http://www.who.int/gpsc/ipc-co ... s/en/ 查看全部



     翻译:申俊萍  刘海涛
     审核:姚    希  黄辉萍
检索:彭雪儿
核心要素1:感染防控方案
1a  医疗机构层面  强烈推荐:在医疗机构中组建训练有素的抗击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的专业团队,通过实施感染防控方案,降低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的传播。
论据:尽管前期研究的局限性,基于控制感染后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南强烈建议每个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控制方案,这是开展感染控制活动的前提和基石。
1b  国家层面最佳实践: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应当建立主动、独立、具有明确目标和功能的国家感染防控方案,并与国家其它相关方案和专业组织密切相关 。
论据:研究表明,开展主动、持续的感染防控方案,会显著改善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核心要素2:国家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指南 
 专家推荐: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应当建立和执行循证依据的感染防控指南,并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指南教育和培训,加强执行力。
论据: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指南与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核心要素3:感染防控教育与培训
3a  医疗机构层面 强烈推荐:为了减少感染和耐药菌发生与传播风险,专家组成员强烈推荐利用团队和任务策略,对每个医务人员开展包括床旁和实地演练的感染防控教育和培训。 
论据:研究表明,一线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降低感染有关,强烈建议各级医疗结构利用团队和任务开展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3b 国家层面 优秀实践:国家感染防控方案应将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做为核心内涵之一。
论据: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可以降低感染发生和耐药菌传播,尤其是特殊感染,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以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医患安全。
核心要素4:医院感染监测  
4a 医疗机构层面 强烈推荐:医疗机构通过国家互联网,开展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监测,指导防控措施,及早发现暴发,并把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及利益相关者。
论据:研究显示:医疗机构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感染率下降相关,应当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指导防控策略。监测不仅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及早发现暴发,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和耐药菌重要性的认识。
4b 国家层面强烈推荐: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和耐药菌传播,应当建立国家级医院感染监测方案和联网系统,同时建立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机制,设立全国监测体系标杆。
论据:研究显示:当医院感染监测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下级时,医院感染发生明显下降。   
核心要素5多模式策略推进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

5a.卫生保健机构层面
专家推荐:采用多模式策略促进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IPC)实践开展和降低医院感染及细菌耐药性。(强烈推荐,低质量的证据)

5b.国家层面

专家推荐:国家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应该通过多模式策略,协调和促进全国或地方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的实施。(强烈推荐,低质量的证据)

核心要素6 监测/审查感染预防和控制实践、反馈和控制活动
6a.卫生保健机构层面

专家推荐:为预防和控制卫生保健机构层面的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性,应按照IPC标准对卫生保健措施进行定期监测/监督和及时反馈。反馈内容应提供给所有监督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强烈推荐,低质量的证据)

6b. 国家层面

专家推荐: 应该根据规划的目标和目的建立国家IPC监测和评价项目,以评估标准的符合程度和活动的执行情况。在国家层面上将手卫生监测与反馈作为关键业绩指标。(强烈推荐,中等质量的证据)。


核心要素7:医疗机构等级对应的工作量,人员配备和床位使用率

专家推荐: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和耐药细菌的传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床位使用率不得超过医疗机构的标准收治能力;
(2) 医务人员编制应充分根据病人工作负荷分配。 (强烈推荐,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核心要素8:医疗机构层面上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的建筑环境、材料和设备设施

8a 一般原则

最佳实践病人照护活动应在清洁和/或卫生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环境能够促进医院感染以及细菌耐药的预防与控制实践,包括清洁的基础设施、服务以及适合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材料和设备等所有因素。
8b 适当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卫生材料、设备

专家推荐:提供可及的手卫生物品和设备,便于在照护时正确完成手卫生*。(强烈推荐,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三个因素交汇之地:患者、医务人员和涉及接触患者或他/她的周围环境(患者区域内) 的护理或者治疗,该概念包含了在实施护理服务之时推荐的必须执行的手卫生时机。这要求手卫生产品(例如,含酒精手消剂,是否可及)在患者护理或治疗发生的地方方便获取并尽可能触手可及。在照护点相应手卫生物品应随手可及,不必离开病患区域。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规定:”手卫生设施最低床位配比率1:10,隔离室应1:1配备“。
文献来源:
http://www.who.int/gpsc/ipc-co ... s/en/

清洗消毒器标准简介

巨鲨论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98 次浏览 • 2017-02-22 11:02 • 来自相关话题

清洗消毒器是用来清洗和消毒复用器械的设备,即其主要有清洗和消毒两大功能,它的出现提高了清洗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提升了器械的清洗效率。最重要的是机器清洗也在无形当中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清洗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清洗消毒器的国际标准 ISO 15883是由 ISO/TC198医疗保健产品灭菌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4月首次发布,原拟分为5个部分,之后在 2011 年后又增加了2个部分,见下表。
目前,中国国内的行业标准为 YY/T 0734.1~YY/T 0734.3,是由ISO15883-1~ISO15883-3 转化而来,但与 ISO 15883各部分为非等效关系,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由于我国清洗消毒器制造技术水平现状,国内行业标准对 ISO 15883 标准中的过程验证系统、微处理控制系统、软件、记录仪等技术要求做了弱化处理。ISO 15883-5 是技术规范,由奥地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对清洗消毒器清洁效果测试方法进行罗列和汇集。这也表明目前各国的验证清洁效果的方法各不相同,尚待统一,因此该技术规范没有转化,而是将其内容融入YY/T 0734.1 中。 查看全部
清洗消毒器是用来清洗和消毒复用器械的设备,即其主要有清洗和消毒两大功能,它的出现提高了清洗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提升了器械的清洗效率。最重要的是机器清洗也在无形当中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清洗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清洗消毒器的国际标准 ISO 15883是由 ISO/TC198医疗保健产品灭菌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4月首次发布,原拟分为5个部分,之后在 2011 年后又增加了2个部分,见下表。
目前,中国国内的行业标准为 YY/T 0734.1~YY/T 0734.3,是由ISO15883-1~ISO15883-3 转化而来,但与 ISO 15883各部分为非等效关系,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由于我国清洗消毒器制造技术水平现状,国内行业标准对 ISO 15883 标准中的过程验证系统、微处理控制系统、软件、记录仪等技术要求做了弱化处理。ISO 15883-5 是技术规范,由奥地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对清洗消毒器清洁效果测试方法进行罗列和汇集。这也表明目前各国的验证清洁效果的方法各不相同,尚待统一,因此该技术规范没有转化,而是将其内容融入YY/T 0734.1 中。

宁永忠:众束心隐,聊承负伐

宁永忠&&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179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众束心隐,聊承负伐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治疗疗程、复发的确定


宁永忠

群里讨论新型隐球菌cne的治疗。适逢云龙感染论坛,得拜华西康教授尊颜。康老师督促我学习一下,留的作业是:如何确定cne脑膜炎的疗程。

这个作业让我有些惶恐。业界有一个观点,在感染性疾病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讲,最不确定的环节是治疗疗程。由此可知,题目角度就很难。而具体到隐球菌,更头疼——患者头疼,我也“头疼”——什么时候停,不确定;停了以后怎么早期识别复发,也不确定。

先看看书籍介绍。


PPID7引用牛文章(N Engl J Med. 1997;337:15-21.),给出了这样标准治疗流程
HIV感染者1.   诱导阶段(Induction phase):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至少2周

2.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phase):氟康唑(400-800 mg/day)8-10周
3.   抑制阶段(suppressive phase)或维持阶段(maintenance phase):氟康唑(200mg/day)......没有写终点。文章提到,
a)   在鸡尾酒疗法(HAART)之前,停药后复发率高达50-60%。氟康唑抑制性治疗,比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间歇性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于5%。
b)   而对于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如果CD4超过100持续3个月以上、病毒载量在检测限以下、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可以治疗1-2年后停止治疗。


非HIV感染者1.  诱导治疗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4周。
2.  巩固阶段是氟康唑(400-800 mg/day)8周。
3.  转换为抑制性治疗后,停药标准没有明确。
a)  停药标准一般包括:症状缓解、至少2次CSF培养阴性、CSF糖水平正常。
b)  而CSF或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或脑脊液正常,看起来不是终止治疗所必须。
c)  免疫抑制患者延长治疗是有益的,因为复发很多。复发率在15-25%。多数患者抑制性治疗在6-12个月。

这一段内容不长,但饶有意趣。是历史,也折射了专业特点。一方面是说明了免疫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停止治疗的不确定性。无论是AIDS免疫力恢复后,还要治疗1-2年;还是非HIV感染者抑制性治疗6-12个月,说实话,长度和不确定性都吓到宝宝了!

上述观点发布于1997年。到2009年美国CDC发布《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防治指南》发布时,上述观点基本没有改变。该指南提到,维持性/抑制性治疗持续终生,或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之后。而终止治疗的条件更为苛刻:
持续性无隐球菌感染症状,CD4细胞超过200且持续>6个月,HIV RNA浓度低或连续3个月检测不到,则终止治疗。CD4细胞低于200,则重新开始维持性治疗。

后一点也说明了局面的复杂性。低于200就治疗,没有提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比如抗原、染色、培养等。亦即只要低于200,则启动治疗,无论有无微生物学证据。不知道是否理解达意。

尼尔森儿科学第20版(2015年):
儿科CNS感染的治疗理念与成人相同,也是分为3阶段。额外提及的可以为成人所借鉴的信息如下——
HIV感染者
诱导阶段的疗程取决于治疗反应。有的患者可以长达6-10周。维持阶段抗隐球菌治疗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隐球菌抗原系列测试来监测。血清或脑脊液浓度≥1:8,意味着复发。
HIV感染者
维持阶段治疗需要持续终生。
HIV感染者HAART治疗控制良好时,何时终止治疗尚无良好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抗生素指南2015-2016:
CNS感染给出了隐球菌治疗药物,但疗程一栏给出5个病原疗程之外,没有写隐球菌相关信息。

热病43版此处信息值得玩味:
非AIDS脑膜炎
诱导治疗约需6周。此处给出的竟然是1979年文献(NEJM 1979, 301:126)。维持阶段:有推荐氟康唑2年,以减少复发(CID 1999, 28:297)
AIDS脑膜炎
推荐阅读IDSA指南(CID 2010, 50:291)。诱导阶段:提到菌落计数下降速度,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这为脑脊液定量培养提供了依据,值得同仁关注。维持阶段:无症状,且CD4>100-200/mm3维持6个月以上,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有作者建议停止之前进行腰穿。血清隐球菌抗原再次阳性预示复发。100例进行ARV的CD4>100/mm3的患者,停止维持治疗后脑膜炎复发率为0.4-3.9/100人年。

IDSA指南(CID 2010, 50:291)中脑膜炎疗程信息:
AIDS脑膜炎第11条推荐:HAART治疗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抑制性治疗,条件是CD4细胞>100/ml,HIV RNA浓度很低或无法检测,持续3个月以上,抗真菌治疗最少12个月(BII);如果CD4<100,则考虑重新开始治疗(BIII)。
非AIDS脑膜炎第25条推荐: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后,用氟康唑进行维持治疗6-12月,剂量每天200 mg [3 mg/kg],口服方式(BIII)。

看,证据等级都是III——这是专家观点,没有严格试验。

pubmed数据库搜索

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词:(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and (duration or maintain) and (meningitis or nervous) ,在题目或摘要中出现,共51个。近10年无明确结论性信息。可资借鉴的信息包括:
巴西研究(Trop Med Int Health. 2016 Oct 3. doi: 10.1111/tmi.12790. [Epub ahead of print]):无症状HIV感染者,CD4 < 200 cells/μL,无脑膜炎症状,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3.1%(95%CI, 1.0 to 7.0%)。文章讨论,是否有必要普查?日本研究(Jpn J Infect Dis. 2016 May 9. [Epub ahead of print]):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合并隐球菌感染(16例)时,表现与HIV合并隐球菌感染(32例)不同。研究组年龄更大、疗程更长;表现为脑膜炎的少,而表现为骨和关节、肺和胸膜、皮肤感染的多。研究组CSF培养、染色阳性率低,血清抗原阳性率低,脓液和皮肤病损培养、染色阳性率高。中国研究(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5 Apr;131:59-63.):631例SLE患者,6例隐球菌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参见综述(Acta Reumatol Port. 2014 Jul-Sep;39(3):254-8.)。印度研究(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15 Jan-Mar;33(1):25-9.):比较HIV感染(102)和非感染(15)者隐球菌脑膜炎。CSF淋巴细胞、蛋白、糖无区别。CSF墨汁染色阳性89% vs. 87%,CSF培养95% vs. 87%,血培养100% vs. 75%。病死率30.6% vs. 0%。中国台湾研究(J Venom Anim Toxins Incl Trop Dis. 2015 May 12;21:12.):中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后报道。美国研究(Transplantation. 2005 Oct 27;80(8):1033-9.):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感染者83例。下列情况下初始治疗中两性霉素B比氟康唑更多:中枢感染(69% vs. 16%, P =0.00001)、播散性感染(82.7% vs. 20%, P = 0.00001)、真菌血症(29% vs. 8%, P = 0.046)。单纯肺部感染用氟康唑多(64% vs. 14%, P = 0.00002)。治疗2周CSF培养阳性者,比阴性者,6个月生存率低(50% vs. 91%, P= 0.06)。生存超过3周的患者中68%(54/79)采用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疗程平均183天,55%超过6个月,25%大于1年。证实复发率是1.3%(1/79)。

具体到新型隐球菌抗原(CrAg),对治疗疗程、复发判断的价值呢?用(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or cryptococcal) and (antigen or antigenemia)在pubmed检索。题目出现,5年内,共77篇。有价值信息如下,其标本都是血清标本:
英国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6 Mar 15;3(2):ofw055.)显示,常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CD4细胞低于100有关,与CrAg无关。南非研究(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6 Jun 1;72(2):e37-42.)显示,HIV感染后,不筛选CrAg者出现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是筛选者的近2倍。南非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6 Mar 1;62(5):581-7.)显示,HIV患者启动ART治疗时筛查CrAg,阳性后使用氟康唑抢先(preemptive)治疗,病死率比历史报道未筛查患者显著减少。美国研究(AIDS. 2015 Nov 28;29(18):2473-8.)显示,HIV患者CrAg阳性后氟康唑短疗程治疗,与阴性者相比,病死率一致。瑞士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5 Apr 2;2(2):ofv046.)显示,HIV感染后没有启动ART时筛查CrAg,CD4 <100阳性率为4.4%,CD4 100-150阳性率2.2%。CrAg筛选阈值如果是CD4 <100,则会漏掉18% CrAg阳性患者,需要调整。一年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为75%,而阴性者为42%(P<.001)。CrAg阳性是病死或失访的独立预测因子(HR 2.50; 95%[CI], 1.29-4.83; P = .006)。CrAg阳性者39%出现隐球菌脑膜炎。CrAg >1:160与发展为脑膜炎相关(OR 4.83; 95% CI, 1.24-8.41; P = .008)。使用氟康唑会减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HR, 0.18; 95% CI, .04-.78; P = .022)。美国综述(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5 Apr 15;68 Suppl 3:S331-9.):CrAg筛选和阳性治疗,有助于预防隐球菌感染,减少AIDS病死。德国研究(J Infect. 2015 Jul;71(1):110-6.)显示,对HIV感染者,结果支持CD4 ≤200/μl和/或PCP时常规筛查CrAg。滴度≥1:512与播散性隐球菌病有关(OR 21.3, p = 0.0008, 95% CI 1.64-277),不过有10%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滴度<1:16。美国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5 Mar 15;60(6):959-65.)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CD4 ≤100 cells/µL时常规筛查并治疗阳性患者。英国研究结论一致(J Infect. 2013 Jan;66(1):75-9.)。坦桑尼亚研究(J Int AIDS Soc. 2014 Aug 8;17:19040.)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 CD4 <200 cells/µL时筛查。
上述信息都是针对HIV感染者,都是关于筛查后抢先治疗,没有已经感染的疗程信息。上述信息提示,CD4细胞低于一定数值,应该CrAg筛查;阳性应该治疗。滴度越高,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越高;不过低滴度也有。

隐球菌抗原是否有假阳性?群里有过热烈讨论。
笔者后来遇到一篇文献(Am J Med 1987;83:155-158.)提到:DF-2菌引起脓毒血症(Septicemia),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按:CDC DF-2是犬咬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近5年其他信息
美国病例报告(Case Rep Infect Dis. 2015;2015:857539.):免疫健全患者,血清CrAg阳性,脑脊液阴性且培养阴性。脑活检可见无荚膜隐球菌。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香港病例报告(J Clin Microbiol. 2014 Feb;52(2):683-7.):Schizophyllum commune引起致死性empyema thoracis,导致隐球菌抗原假阳性。英国病例报告(BMJ Case Rep. 2013 Jan 29;2013.):CrAg阴性,导致隐球菌脑膜脑炎延迟诊断。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



通过上面信息可知:
疗程和检查指标无标准答案:疗程无定论,早期判断复发与否的标准也不统一。无定论、不统一意味着因人——即患者、医生不同——而异。大家天天说“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其实,个体化医疗天天都在发生呀。(*^__^*) 嘻嘻……建议按IDSA指南、CDC指南推荐,参考热病等权威书籍、综述信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疗程。个体彼此不同是必然的。明确的信息是:
——三阶段是基本规程,要遵守
——各阶段药物、剂量基本明确,要依从
——复发率有些情况下很高
—— 判断:要兼顾免疫力相关信息(如HIV载量、CD4细胞数)、临床表现、涂片培养结果、抗原检查等指标
——支持用CD4细胞结合CrAg来判断感染、启动抢先治疗。HIV感染者明确;非HIV感染者尚需证据。
—— 热病信息提示,脑脊液定量培养对衡量治疗效果有价值。上述美国2005年研究也显示,治疗中培养对预后判断有意义。这是笔者特别强调的,针对治疗的微生物学检查——国内薄弱环节。建议大家重视!
隐球菌核酸检查尚无数据,方家教我,期待未来!



康老师一笑!大家一笑!O(∩_∩)O哈哈~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查看全部
众束心隐,聊承负伐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治疗疗程、复发的确定


宁永忠

群里讨论新型隐球菌cne的治疗。适逢云龙感染论坛,得拜华西康教授尊颜。康老师督促我学习一下,留的作业是:如何确定cne脑膜炎的疗程。

这个作业让我有些惶恐。业界有一个观点,在感染性疾病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讲,最不确定的环节是治疗疗程。由此可知,题目角度就很难。而具体到隐球菌,更头疼——患者头疼,我也“头疼”——什么时候停,不确定;停了以后怎么早期识别复发,也不确定。

先看看书籍介绍。


PPID7引用牛文章(N Engl J Med. 1997;337:15-21.),给出了这样标准治疗流程
HIV感染者1.   诱导阶段(Induction phase):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至少2周

2.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phase):氟康唑(400-800 mg/day)8-10周
3.   抑制阶段(suppressive phase)或维持阶段(maintenance phase):氟康唑(200mg/day)......没有写终点。文章提到,
a)   在鸡尾酒疗法(HAART)之前,停药后复发率高达50-60%。氟康唑抑制性治疗,比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间歇性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于5%。
b)   而对于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如果CD4超过100持续3个月以上、病毒载量在检测限以下、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可以治疗1-2年后停止治疗。


非HIV感染者1.  诱导治疗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4周。
2.  巩固阶段是氟康唑(400-800 mg/day)8周。
3.  转换为抑制性治疗后,停药标准没有明确。
a)  停药标准一般包括:症状缓解、至少2次CSF培养阴性、CSF糖水平正常。
b)  而CSF或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或脑脊液正常,看起来不是终止治疗所必须。
c)  免疫抑制患者延长治疗是有益的,因为复发很多。复发率在15-25%。多数患者抑制性治疗在6-12个月。

这一段内容不长,但饶有意趣。是历史,也折射了专业特点。一方面是说明了免疫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停止治疗的不确定性。无论是AIDS免疫力恢复后,还要治疗1-2年;还是非HIV感染者抑制性治疗6-12个月,说实话,长度和不确定性都吓到宝宝了!

上述观点发布于1997年。到2009年美国CDC发布《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防治指南》发布时,上述观点基本没有改变。该指南提到,维持性/抑制性治疗持续终生,或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之后。而终止治疗的条件更为苛刻:
  • 持续性无隐球菌感染症状,CD4细胞超过200且持续>6个月,HIV RNA浓度低或连续3个月检测不到,则终止治疗。
  • CD4细胞低于200,则重新开始维持性治疗。


后一点也说明了局面的复杂性。低于200就治疗,没有提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比如抗原、染色、培养等。亦即只要低于200,则启动治疗,无论有无微生物学证据。不知道是否理解达意。

尼尔森儿科学第20版(2015年):
儿科CNS感染的治疗理念与成人相同,也是分为3阶段。额外提及的可以为成人所借鉴的信息如下——
HIV感染者
  • 诱导阶段的疗程取决于治疗反应。有的患者可以长达6-10周。
  • 维持阶段抗隐球菌治疗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隐球菌抗原系列测试来监测。血清或脑脊液浓度≥1:8,意味着复发。

HIV感染者
  • 维持阶段治疗需要持续终生。

HIV感染者HAART治疗控制良好时,何时终止治疗尚无良好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抗生素指南2015-2016:
CNS感染给出了隐球菌治疗药物,但疗程一栏给出5个病原疗程之外,没有写隐球菌相关信息。

热病43版此处信息值得玩味:
非AIDS脑膜炎
  • 诱导治疗约需6周。此处给出的竟然是1979年文献(NEJM 1979, 301:126)。
  • 维持阶段:有推荐氟康唑2年,以减少复发(CID 1999, 28:297)

AIDS脑膜炎
  • 推荐阅读IDSA指南(CID 2010, 50:291)。
  • 诱导阶段:提到菌落计数下降速度,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这为脑脊液定量培养提供了依据,值得同仁关注。
  • 维持阶段:无症状,且CD4>100-200/mm3维持6个月以上,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有作者建议停止之前进行腰穿。血清隐球菌抗原再次阳性预示复发。100例进行ARV的CD4>100/mm3的患者,停止维持治疗后脑膜炎复发率为0.4-3.9/100人年。


IDSA指南(CID 2010, 50:291)中脑膜炎疗程信息:
AIDS脑膜炎第11条推荐:HAART治疗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抑制性治疗,条件是CD4细胞>100/ml,HIV RNA浓度很低或无法检测,持续3个月以上,抗真菌治疗最少12个月(BII);如果CD4<100,则考虑重新开始治疗(BIII)。
非AIDS脑膜炎第25条推荐: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后,用氟康唑进行维持治疗6-12月,剂量每天200 mg [3 mg/kg],口服方式(BIII)。

看,证据等级都是III——这是专家观点,没有严格试验。

pubmed数据库搜索

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词:(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and (duration or maintain) and (meningitis or nervous) ,在题目或摘要中出现,共51个。近10年无明确结论性信息。可资借鉴的信息包括:
  • 巴西研究(Trop Med Int Health. 2016 Oct 3. doi: 10.1111/tmi.12790. [Epub ahead of print]):无症状HIV感染者,CD4 < 200 cells/μL,无脑膜炎症状,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3.1%(95%CI, 1.0 to 7.0%)。文章讨论,是否有必要普查?
  • 日本研究(Jpn J Infect Dis. 2016 May 9. [Epub ahead of print]):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合并隐球菌感染(16例)时,表现与HIV合并隐球菌感染(32例)不同。研究组年龄更大、疗程更长;表现为脑膜炎的少,而表现为骨和关节、肺和胸膜、皮肤感染的多。研究组CSF培养、染色阳性率低,血清抗原阳性率低,脓液和皮肤病损培养、染色阳性率高。
  • 中国研究(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5 Apr;131:59-63.):631例SLE患者,6例隐球菌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参见综述(Acta Reumatol Port. 2014 Jul-Sep;39(3):254-8.)。
  • 印度研究(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15 Jan-Mar;33(1):25-9.):比较HIV感染(102)和非感染(15)者隐球菌脑膜炎。CSF淋巴细胞、蛋白、糖无区别。CSF墨汁染色阳性89% vs. 87%,CSF培养95% vs. 87%,血培养100% vs. 75%。病死率30.6% vs. 0%。
  • 中国台湾研究(J Venom Anim Toxins Incl Trop Dis. 2015 May 12;21:12.):中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后报道。
  • 美国研究(Transplantation. 2005 Oct 27;80(8):1033-9.):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感染者83例。下列情况下初始治疗中两性霉素B比氟康唑更多:中枢感染(69% vs. 16%, P =0.00001)、播散性感染(82.7% vs. 20%, P = 0.00001)、真菌血症(29% vs. 8%, P = 0.046)。单纯肺部感染用氟康唑多(64% vs. 14%, P = 0.00002)。治疗2周CSF培养阳性者,比阴性者,6个月生存率低(50% vs. 91%, P= 0.06)。生存超过3周的患者中68%(54/79)采用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疗程平均183天,55%超过6个月,25%大于1年。证实复发率是1.3%(1/79)。


具体到新型隐球菌抗原(CrAg),对治疗疗程、复发判断的价值呢?用(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or cryptococcal) and (antigen or antigenemia)在pubmed检索。题目出现,5年内,共77篇。有价值信息如下,其标本都是血清标本:
  • 英国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6 Mar 15;3(2):ofw055.)显示,常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CD4细胞低于100有关,与CrAg无关。
  • 南非研究(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6 Jun 1;72(2):e37-42.)显示,HIV感染后,不筛选CrAg者出现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是筛选者的近2倍。
  • 南非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6 Mar 1;62(5):581-7.)显示,HIV患者启动ART治疗时筛查CrAg,阳性后使用氟康唑抢先(preemptive)治疗,病死率比历史报道未筛查患者显著减少。
  • 美国研究(AIDS. 2015 Nov 28;29(18):2473-8.)显示,HIV患者CrAg阳性后氟康唑短疗程治疗,与阴性者相比,病死率一致。
  • 瑞士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5 Apr 2;2(2):ofv046.)显示,HIV感染后没有启动ART时筛查CrAg,CD4 <100阳性率为4.4%,CD4 100-150阳性率2.2%。CrAg筛选阈值如果是CD4 <100,则会漏掉18% CrAg阳性患者,需要调整。一年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为75%,而阴性者为42%(P<.001)。CrAg阳性是病死或失访的独立预测因子(HR 2.50; 95%[CI], 1.29-4.83; P = .006)。CrAg阳性者39%出现隐球菌脑膜炎。CrAg >1:160与发展为脑膜炎相关(OR 4.83; 95% CI, 1.24-8.41; P = .008)。使用氟康唑会减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HR, 0.18; 95% CI, .04-.78; P = .022)。
  • 美国综述(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5 Apr 15;68 Suppl 3:S331-9.):CrAg筛选和阳性治疗,有助于预防隐球菌感染,减少AIDS病死。
  • 德国研究(J Infect. 2015 Jul;71(1):110-6.)显示,对HIV感染者,结果支持CD4 ≤200/μl和/或PCP时常规筛查CrAg。滴度≥1:512与播散性隐球菌病有关(OR 21.3, p = 0.0008, 95% CI 1.64-277),不过有10%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滴度<1:16。
  • 美国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5 Mar 15;60(6):959-65.)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CD4 ≤100 cells/µL时常规筛查并治疗阳性患者。英国研究结论一致(J Infect. 2013 Jan;66(1):75-9.)。
  • 坦桑尼亚研究(J Int AIDS Soc. 2014 Aug 8;17:19040.)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 CD4 <200 cells/µL时筛查。

上述信息都是针对HIV感染者,都是关于筛查后抢先治疗,没有已经感染的疗程信息。上述信息提示,CD4细胞低于一定数值,应该CrAg筛查;阳性应该治疗。滴度越高,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越高;不过低滴度也有。

隐球菌抗原是否有假阳性?群里有过热烈讨论。
笔者后来遇到一篇文献(Am J Med 1987;83:155-158.)提到:DF-2菌引起脓毒血症(Septicemia),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按:CDC DF-2是犬咬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近5年其他信息
  • 美国病例报告(Case Rep Infect Dis. 2015;2015:857539.):免疫健全患者,血清CrAg阳性,脑脊液阴性且培养阴性。脑活检可见无荚膜隐球菌。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
  • 香港病例报告(J Clin Microbiol. 2014 Feb;52(2):683-7.):Schizophyllum commune引起致死性empyema thoracis,导致隐球菌抗原假阳性。
  • 英国病例报告(BMJ Case Rep. 2013 Jan 29;2013.):CrAg阴性,导致隐球菌脑膜脑炎延迟诊断。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




通过上面信息可知:
  • 疗程和检查指标无标准答案:疗程无定论,早期判断复发与否的标准也不统一。
  • 无定论、不统一意味着因人——即患者、医生不同——而异。大家天天说“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其实,个体化医疗天天都在发生呀。(*^__^*) 嘻嘻……
  • 建议按IDSA指南、CDC指南推荐,参考热病等权威书籍、综述信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疗程。个体彼此不同是必然的。
  • 明确的信息是:

——三阶段是基本规程,要遵守
——各阶段药物、剂量基本明确,要依从
——复发率有些情况下很高
—— 判断:要兼顾免疫力相关信息(如HIV载量、CD4细胞数)、临床表现、涂片培养结果、抗原检查等指标
——支持用CD4细胞结合CrAg来判断感染、启动抢先治疗。HIV感染者明确;非HIV感染者尚需证据。
—— 热病信息提示,脑脊液定量培养对衡量治疗效果有价值。上述美国2005年研究也显示,治疗中培养对预后判断有意义。这是笔者特别强调的,针对治疗的微生物学检查——国内薄弱环节。建议大家重视!
  • 隐球菌核酸检查尚无数据,方家教我,期待未来!




康老师一笑!大家一笑!O(∩_∩)O哈哈~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506653-908cb251247142ee5223c399ce46b3c5.jpg

 

宁永忠:众束心隐,聊承负伐

宁永忠&&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209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众束心隐,聊承负伐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治疗疗程、复发的确定


宁永忠

群里讨论新型隐球菌cne的治疗。适逢云龙感染论坛,得拜华西康教授尊颜。康老师督促我学习一下,留的作业是:如何确定cne脑膜炎的疗程。

这个作业让我有些惶恐。业界有一个观点,在感染性疾病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讲,最不确定的环节是治疗疗程。由此可知,题目角度就很难。而具体到隐球菌,更头疼——患者头疼,我也“头疼”——什么时候停,不确定;停了以后怎么早期识别复发,也不确定。

先看看书籍介绍。




PPID7引用牛文章(N Engl J Med. 1997;337:15-21.),给出了这样标准治疗流程
HIV感染者1.   诱导阶段(Induction phase):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至少2周

2.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phase):氟康唑(400-800 mg/day)8-10周
3.   抑制阶段(suppressive phase)或维持阶段(maintenance phase):氟康唑(200mg/day)......没有写终点。文章提到,
a)   在鸡尾酒疗法(HAART)之前,停药后复发率高达50-60%。氟康唑抑制性治疗,比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间歇性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于5%。
b)   而对于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如果CD4超过100持续3个月以上、病毒载量在检测限以下、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可以治疗1-2年后停止治疗。


非HIV感染者1.  诱导治疗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4周。
2.  巩固阶段是氟康唑(400-800 mg/day)8周。
3.  转换为抑制性治疗后,停药标准没有明确。
a)  停药标准一般包括:症状缓解、至少2次CSF培养阴性、CSF糖水平正常。
b)  而CSF或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或脑脊液正常,看起来不是终止治疗所必须。
c)  免疫抑制患者延长治疗是有益的,因为复发很多。复发率在15-25%。多数患者抑制性治疗在6-12个月。

这一段内容不长,但饶有意趣。是历史,也折射了专业特点。一方面是说明了免疫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停止治疗的不确定性。无论是AIDS免疫力恢复后,还要治疗1-2年;还是非HIV感染者抑制性治疗6-12个月,说实话,长度和不确定性都吓到宝宝了!

上述观点发布于1997年。到2009年美国CDC发布《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防治指南》发布时,上述观点基本没有改变。该指南提到,维持性/抑制性治疗持续终生,或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之后。而终止治疗的条件更为苛刻:
持续性无隐球菌感染症状,CD4细胞超过200且持续>6个月,HIV RNA浓度低或连续3个月检测不到,则终止治疗。CD4细胞低于200,则重新开始维持性治疗。

后一点也说明了局面的复杂性。低于200就治疗,没有提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比如抗原、染色、培养等。亦即只要低于200,则启动治疗,无论有无微生物学证据。不知道是否理解达意。

尼尔森儿科学第20版(2015年):
儿科CNS感染的治疗理念与成人相同,也是分为3阶段。额外提及的可以为成人所借鉴的信息如下——
HIV感染者
诱导阶段的疗程取决于治疗反应。有的患者可以长达6-10周。维持阶段抗隐球菌治疗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隐球菌抗原系列测试来监测。血清或脑脊液浓度≥1:8,意味着复发。
HIV感染者
维持阶段治疗需要持续终生。
HIV感染者HAART治疗控制良好时,何时终止治疗尚无良好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抗生素指南2015-2016:
CNS感染给出了隐球菌治疗药物,但疗程一栏给出5个病原疗程之外,没有写隐球菌相关信息。

热病43版此处信息值得玩味:
非AIDS脑膜炎
诱导治疗约需6周。此处给出的竟然是1979年文献(NEJM 1979, 301:126)。维持阶段:有推荐氟康唑2年,以减少复发(CID 1999, 28:297)
AIDS脑膜炎
推荐阅读IDSA指南(CID 2010, 50:291)。诱导阶段:提到菌落计数下降速度,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这为脑脊液定量培养提供了依据,值得同仁关注。维持阶段:无症状,且CD4>100-200/mm3维持6个月以上,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有作者建议停止之前进行腰穿。血清隐球菌抗原再次阳性预示复发。100例进行ARV的CD4>100/mm3的患者,停止维持治疗后脑膜炎复发率为0.4-3.9/100人年。

IDSA指南(CID 2010, 50:291)中脑膜炎疗程信息:
AIDS脑膜炎第11条推荐:HAART治疗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抑制性治疗,条件是CD4细胞>100/ml,HIV RNA浓度很低或无法检测,持续3个月以上,抗真菌治疗最少12个月(BII);如果CD4<100,则考虑重新开始治疗(BIII)。
非AIDS脑膜炎第25条推荐: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后,用氟康唑进行维持治疗6-12月,剂量每天200 mg [3 mg/kg],口服方式(BIII)。

看,证据等级都是III——这是专家观点,没有严格试验。

pubmed数据库搜索

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词:(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and (duration or maintain) and (meningitis or nervous) ,在题目或摘要中出现,共51个。近10年无明确结论性信息。可资借鉴的信息包括:
巴西研究(Trop Med Int Health. 2016 Oct 3. doi: 10.1111/tmi.12790. [Epub ahead of print]):无症状HIV感染者,CD4 < 200 cells/μL,无脑膜炎症状,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3.1%(95%CI, 1.0 to 7.0%)。文章讨论,是否有必要普查?日本研究(Jpn J Infect Dis. 2016 May 9. [Epub ahead of print]):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合并隐球菌感染(16例)时,表现与HIV合并隐球菌感染(32例)不同。研究组年龄更大、疗程更长;表现为脑膜炎的少,而表现为骨和关节、肺和胸膜、皮肤感染的多。研究组CSF培养、染色阳性率低,血清抗原阳性率低,脓液和皮肤病损培养、染色阳性率高。中国研究(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5 Apr;131:59-63.):631例SLE患者,6例隐球菌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参见综述(Acta Reumatol Port. 2014 Jul-Sep;39(3):254-8.)。印度研究(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15 Jan-Mar;33(1):25-9.):比较HIV感染(102)和非感染(15)者隐球菌脑膜炎。CSF淋巴细胞、蛋白、糖无区别。CSF墨汁染色阳性89% vs. 87%,CSF培养95% vs. 87%,血培养100% vs. 75%。病死率30.6% vs. 0%。中国台湾研究(J Venom Anim Toxins Incl Trop Dis. 2015 May 12;21:12.):中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后报道。美国研究(Transplantation. 2005 Oct 27;80(8):1033-9.):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感染者83例。下列情况下初始治疗中两性霉素B比氟康唑更多:中枢感染(69% vs. 16%, P =0.00001)、播散性感染(82.7% vs. 20%, P = 0.00001)、真菌血症(29% vs. 8%, P = 0.046)。单纯肺部感染用氟康唑多(64% vs. 14%, P = 0.00002)。治疗2周CSF培养阳性者,比阴性者,6个月生存率低(50% vs. 91%, P= 0.06)。生存超过3周的患者中68%(54/79)采用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疗程平均183天,55%超过6个月,25%大于1年。证实复发率是1.3%(1/79)。

具体到新型隐球菌抗原(CrAg),对治疗疗程、复发判断的价值呢?用(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or cryptococcal) and (antigen or antigenemia)在pubmed检索。题目出现,5年内,共77篇。有价值信息如下,其标本都是血清标本:
英国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6 Mar 15;3(2):ofw055.)显示,常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CD4细胞低于100有关,与CrAg无关。南非研究(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6 Jun 1;72(2):e37-42.)显示,HIV感染后,不筛选CrAg者出现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是筛选者的近2倍。南非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6 Mar 1;62(5):581-7.)显示,HIV患者启动ART治疗时筛查CrAg,阳性后使用氟康唑抢先(preemptive)治疗,病死率比历史报道未筛查患者显著减少。美国研究(AIDS. 2015 Nov 28;29(18):2473-8.)显示,HIV患者CrAg阳性后氟康唑短疗程治疗,与阴性者相比,病死率一致。瑞士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5 Apr 2;2(2):ofv046.)显示,HIV感染后没有启动ART时筛查CrAg,CD4 <100阳性率为4.4%,CD4 100-150阳性率2.2%。CrAg筛选阈值如果是CD4 <100,则会漏掉18% CrAg阳性患者,需要调整。一年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为75%,而阴性者为42%(P<.001)。CrAg阳性是病死或失访的独立预测因子(HR 2.50; 95%[CI], 1.29-4.83; P = .006)。CrAg阳性者39%出现隐球菌脑膜炎。CrAg >1:160与发展为脑膜炎相关(OR 4.83; 95% CI, 1.24-8.41; P = .008)。使用氟康唑会减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HR, 0.18; 95% CI, .04-.78; P = .022)。美国综述(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5 Apr 15;68 Suppl 3:S331-9.):CrAg筛选和阳性治疗,有助于预防隐球菌感染,减少AIDS病死。德国研究(J Infect. 2015 Jul;71(1):110-6.)显示,对HIV感染者,结果支持CD4 ≤200/μl和/或PCP时常规筛查CrAg。滴度≥1:512与播散性隐球菌病有关(OR 21.3, p = 0.0008, 95% CI 1.64-277),不过有10%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滴度<1:16。美国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5 Mar 15;60(6):959-65.)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CD4 ≤100 cells/µL时常规筛查并治疗阳性患者。英国研究结论一致(J Infect. 2013 Jan;66(1):75-9.)。坦桑尼亚研究(J Int AIDS Soc. 2014 Aug 8;17:19040.)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 CD4 <200 cells/µL时筛查。
上述信息都是针对HIV感染者,都是关于筛查后抢先治疗,没有已经感染的疗程信息。上述信息提示,CD4细胞低于一定数值,应该CrAg筛查;阳性应该治疗。滴度越高,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越高;不过低滴度也有。

隐球菌抗原是否有假阳性?群里有过热烈讨论。
笔者后来遇到一篇文献(Am J Med 1987;83:155-158.)提到:DF-2菌引起脓毒血症(Septicemia),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按:CDC DF-2是犬咬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近5年其他信息
美国病例报告(Case Rep Infect Dis. 2015;2015:857539.):免疫健全患者,血清CrAg阳性,脑脊液阴性且培养阴性。脑活检可见无荚膜隐球菌。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香港病例报告(J Clin Microbiol. 2014 Feb;52(2):683-7.):Schizophyllum commune引起致死性empyema thoracis,导致隐球菌抗原假阳性。英国病例报告(BMJ Case Rep. 2013 Jan 29;2013.):CrAg阴性,导致隐球菌脑膜脑炎延迟诊断。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



通过上面信息可知:
疗程和检查指标无标准答案:疗程无定论,早期判断复发与否的标准也不统一。无定论、不统一意味着因人——即患者、医生不同——而异。大家天天说“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其实,个体化医疗天天都在发生呀。(*^__^*) 嘻嘻……建议按IDSA指南、CDC指南推荐,参考热病等权威书籍、综述信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疗程。个体彼此不同是必然的。明确的信息是:
——三阶段是基本规程,要遵守
——各阶段药物、剂量基本明确,要依从
——复发率有些情况下很高
—— 判断:要兼顾免疫力相关信息(如HIV载量、CD4细胞数)、临床表现、涂片培养结果、抗原检查等指标
——支持用CD4细胞结合CrAg来判断感染、启动抢先治疗。HIV感染者明确;非HIV感染者尚需证据。
—— 热病信息提示,脑脊液定量培养对衡量治疗效果有价值。上述美国2005年研究也显示,治疗中培养对预后判断有意义。这是笔者特别强调的,针对治疗的微生物学检查——国内薄弱环节。建议大家重视!
隐球菌核酸检查尚无数据,方家教我,期待未来!



康老师一笑!大家一笑!O(∩_∩)O哈哈~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查看全部

af17a664c3302cd833f959cb1e539795.jpg

 众束心隐,聊承负伐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治疗疗程、复发的确定


宁永忠

群里讨论新型隐球菌cne的治疗。适逢云龙感染论坛,得拜华西康教授尊颜。康老师督促我学习一下,留的作业是:如何确定cne脑膜炎的疗程。

这个作业让我有些惶恐。业界有一个观点,在感染性疾病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讲,最不确定的环节是治疗疗程。由此可知,题目角度就很难。而具体到隐球菌,更头疼——患者头疼,我也“头疼”——什么时候停,不确定;停了以后怎么早期识别复发,也不确定。

先看看书籍介绍。




PPID7引用牛文章(N Engl J Med. 1997;337:15-21.),给出了这样标准治疗流程
HIV感染者1.   诱导阶段(Induction phase):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至少2周

2.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phase):氟康唑(400-800 mg/day)8-10周
3.   抑制阶段(suppressive phase)或维持阶段(maintenance phase):氟康唑(200mg/day)......没有写终点。文章提到,
a)   在鸡尾酒疗法(HAART)之前,停药后复发率高达50-60%。氟康唑抑制性治疗,比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间歇性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于5%。
b)   而对于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如果CD4超过100持续3个月以上、病毒载量在检测限以下、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可以治疗1-2年后停止治疗。


非HIV感染者1.  诱导治疗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4周。
2.  巩固阶段是氟康唑(400-800 mg/day)8周。
3.  转换为抑制性治疗后,停药标准没有明确。
a)  停药标准一般包括:症状缓解、至少2次CSF培养阴性、CSF糖水平正常。
b)  而CSF或血清隐球菌抗原阴性,或脑脊液正常,看起来不是终止治疗所必须。
c)  免疫抑制患者延长治疗是有益的,因为复发很多。复发率在15-25%。多数患者抑制性治疗在6-12个月。

这一段内容不长,但饶有意趣。是历史,也折射了专业特点。一方面是说明了免疫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停止治疗的不确定性。无论是AIDS免疫力恢复后,还要治疗1-2年;还是非HIV感染者抑制性治疗6-12个月,说实话,长度和不确定性都吓到宝宝了!

上述观点发布于1997年。到2009年美国CDC发布《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防治指南》发布时,上述观点基本没有改变。该指南提到,维持性/抑制性治疗持续终生,或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之后。而终止治疗的条件更为苛刻:
  • 持续性无隐球菌感染症状,CD4细胞超过200且持续>6个月,HIV RNA浓度低或连续3个月检测不到,则终止治疗。
  • CD4细胞低于200,则重新开始维持性治疗。


后一点也说明了局面的复杂性。低于200就治疗,没有提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比如抗原、染色、培养等。亦即只要低于200,则启动治疗,无论有无微生物学证据。不知道是否理解达意。

尼尔森儿科学第20版(2015年):
儿科CNS感染的治疗理念与成人相同,也是分为3阶段。额外提及的可以为成人所借鉴的信息如下——
HIV感染者
  • 诱导阶段的疗程取决于治疗反应。有的患者可以长达6-10周。
  • 维持阶段抗隐球菌治疗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隐球菌抗原系列测试来监测。血清或脑脊液浓度≥1:8,意味着复发。

HIV感染者
  • 维持阶段治疗需要持续终生。

HIV感染者HAART治疗控制良好时,何时终止治疗尚无良好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抗生素指南2015-2016:
CNS感染给出了隐球菌治疗药物,但疗程一栏给出5个病原疗程之外,没有写隐球菌相关信息。

热病43版此处信息值得玩味:
非AIDS脑膜炎
  • 诱导治疗约需6周。此处给出的竟然是1979年文献(NEJM 1979, 301:126)。
  • 维持阶段:有推荐氟康唑2年,以减少复发(CID 1999, 28:297)

AIDS脑膜炎
  • 推荐阅读IDSA指南(CID 2010, 50:291)。
  • 诱导阶段:提到菌落计数下降速度,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这为脑脊液定量培养提供了依据,值得同仁关注。
  • 维持阶段:无症状,且CD4>100-200/mm3维持6个月以上,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有作者建议停止之前进行腰穿。血清隐球菌抗原再次阳性预示复发。100例进行ARV的CD4>100/mm3的患者,停止维持治疗后脑膜炎复发率为0.4-3.9/100人年。


IDSA指南(CID 2010, 50:291)中脑膜炎疗程信息:
AIDS脑膜炎第11条推荐:HAART治疗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抑制性治疗,条件是CD4细胞>100/ml,HIV RNA浓度很低或无法检测,持续3个月以上,抗真菌治疗最少12个月(BII);如果CD4<100,则考虑重新开始治疗(BIII)。
非AIDS脑膜炎第25条推荐: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后,用氟康唑进行维持治疗6-12月,剂量每天200 mg [3 mg/kg],口服方式(BIII)。

看,证据等级都是III——这是专家观点,没有严格试验。

pubmed数据库搜索

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词:(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and (duration or maintain) and (meningitis or nervous) ,在题目或摘要中出现,共51个。近10年无明确结论性信息。可资借鉴的信息包括:
  • 巴西研究(Trop Med Int Health. 2016 Oct 3. doi: 10.1111/tmi.12790. [Epub ahead of print]):无症状HIV感染者,CD4 < 200 cells/μL,无脑膜炎症状,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3.1%(95%CI, 1.0 to 7.0%)。文章讨论,是否有必要普查?
  • 日本研究(Jpn J Infect Dis. 2016 May 9. [Epub ahead of print]):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合并隐球菌感染(16例)时,表现与HIV合并隐球菌感染(32例)不同。研究组年龄更大、疗程更长;表现为脑膜炎的少,而表现为骨和关节、肺和胸膜、皮肤感染的多。研究组CSF培养、染色阳性率低,血清抗原阳性率低,脓液和皮肤病损培养、染色阳性率高。
  • 中国研究(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5 Apr;131:59-63.):631例SLE患者,6例隐球菌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参见综述(Acta Reumatol Port. 2014 Jul-Sep;39(3):254-8.)。
  • 印度研究(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15 Jan-Mar;33(1):25-9.):比较HIV感染(102)和非感染(15)者隐球菌脑膜炎。CSF淋巴细胞、蛋白、糖无区别。CSF墨汁染色阳性89% vs. 87%,CSF培养95% vs. 87%,血培养100% vs. 75%。病死率30.6% vs. 0%。
  • 中国台湾研究(J Venom Anim Toxins Incl Trop Dis. 2015 May 12;21:12.):中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后报道。
  • 美国研究(Transplantation. 2005 Oct 27;80(8):1033-9.):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感染者83例。下列情况下初始治疗中两性霉素B比氟康唑更多:中枢感染(69% vs. 16%, P =0.00001)、播散性感染(82.7% vs. 20%, P = 0.00001)、真菌血症(29% vs. 8%, P = 0.046)。单纯肺部感染用氟康唑多(64% vs. 14%, P = 0.00002)。治疗2周CSF培养阳性者,比阴性者,6个月生存率低(50% vs. 91%, P= 0.06)。生存超过3周的患者中68%(54/79)采用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疗程平均183天,55%超过6个月,25%大于1年。证实复发率是1.3%(1/79)。


具体到新型隐球菌抗原(CrAg),对治疗疗程、复发判断的价值呢?用(cryptococcus or cryptococcosis or cryptococcal) and (antigen or antigenemia)在pubmed检索。题目出现,5年内,共77篇。有价值信息如下,其标本都是血清标本:
  • 英国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6 Mar 15;3(2):ofw055.)显示,常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与CD4细胞低于100有关,与CrAg无关。
  • 南非研究(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6 Jun 1;72(2):e37-42.)显示,HIV感染后,不筛选CrAg者出现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是筛选者的近2倍。
  • 南非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6 Mar 1;62(5):581-7.)显示,HIV患者启动ART治疗时筛查CrAg,阳性后使用氟康唑抢先(preemptive)治疗,病死率比历史报道未筛查患者显著减少。
  • 美国研究(AIDS. 2015 Nov 28;29(18):2473-8.)显示,HIV患者CrAg阳性后氟康唑短疗程治疗,与阴性者相比,病死率一致。
  • 瑞士研究(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5 Apr 2;2(2):ofv046.)显示,HIV感染后没有启动ART时筛查CrAg,CD4 <100阳性率为4.4%,CD4 100-150阳性率2.2%。CrAg筛选阈值如果是CD4 <100,则会漏掉18% CrAg阳性患者,需要调整。一年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为75%,而阴性者为42%(P<.001)。CrAg阳性是病死或失访的独立预测因子(HR 2.50; 95%[CI], 1.29-4.83; P = .006)。CrAg阳性者39%出现隐球菌脑膜炎。CrAg >1:160与发展为脑膜炎相关(OR 4.83; 95% CI, 1.24-8.41; P = .008)。使用氟康唑会减低CrAg阳性病死或失访(HR, 0.18; 95% CI, .04-.78; P = .022)。
  • 美国综述(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5 Apr 15;68 Suppl 3:S331-9.):CrAg筛选和阳性治疗,有助于预防隐球菌感染,减少AIDS病死。
  • 德国研究(J Infect. 2015 Jul;71(1):110-6.)显示,对HIV感染者,结果支持CD4 ≤200/μl和/或PCP时常规筛查CrAg。滴度≥1:512与播散性隐球菌病有关(OR 21.3, p = 0.0008, 95% CI 1.64-277),不过有10%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滴度<1:16。
  • 美国研究(Clin Infect Dis. 2015 Mar 15;60(6):959-65.)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CD4 ≤100 cells/µL时常规筛查并治疗阳性患者。英国研究结论一致(J Infect. 2013 Jan;66(1):75-9.)。
  • 坦桑尼亚研究(J Int AIDS Soc. 2014 Aug 8;17:19040.)显示,对HIV感染者,支持 CD4 <200 cells/µL时筛查。

上述信息都是针对HIV感染者,都是关于筛查后抢先治疗,没有已经感染的疗程信息。上述信息提示,CD4细胞低于一定数值,应该CrAg筛查;阳性应该治疗。滴度越高,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概率越高;不过低滴度也有。

隐球菌抗原是否有假阳性?群里有过热烈讨论。
笔者后来遇到一篇文献(Am J Med 1987;83:155-158.)提到:DF-2菌引起脓毒血症(Septicemia),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按:CDC DF-2是犬咬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近5年其他信息
  • 美国病例报告(Case Rep Infect Dis. 2015;2015:857539.):免疫健全患者,血清CrAg阳性,脑脊液阴性且培养阴性。脑活检可见无荚膜隐球菌。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
  • 香港病例报告(J Clin Microbiol. 2014 Feb;52(2):683-7.):Schizophyllum commune引起致死性empyema thoracis,导致隐球菌抗原假阳性。
  • 英国病例报告(BMJ Case Rep. 2013 Jan 29;2013.):CrAg阴性,导致隐球菌脑膜脑炎延迟诊断。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




通过上面信息可知:
  • 疗程和检查指标无标准答案:疗程无定论,早期判断复发与否的标准也不统一。
  • 无定论、不统一意味着因人——即患者、医生不同——而异。大家天天说“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其实,个体化医疗天天都在发生呀。(*^__^*) 嘻嘻……
  • 建议按IDSA指南、CDC指南推荐,参考热病等权威书籍、综述信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疗程。个体彼此不同是必然的。
  • 明确的信息是:

——三阶段是基本规程,要遵守
——各阶段药物、剂量基本明确,要依从
——复发率有些情况下很高
—— 判断:要兼顾免疫力相关信息(如HIV载量、CD4细胞数)、临床表现、涂片培养结果、抗原检查等指标
——支持用CD4细胞结合CrAg来判断感染、启动抢先治疗。HIV感染者明确;非HIV感染者尚需证据。
—— 热病信息提示,脑脊液定量培养对衡量治疗效果有价值。上述美国2005年研究也显示,治疗中培养对预后判断有意义。这是笔者特别强调的,针对治疗的微生物学检查——国内薄弱环节。建议大家重视!
  • 隐球菌核酸检查尚无数据,方家教我,期待未来!




康老师一笑!大家一笑!O(∩_∩)O哈哈~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一起输入性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连续暴发

感控圈循证&& 发表了文章 • 3 个评论 • 5471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患者导致连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翻译、编写:徐子琴   审核:罗万军

编者按对输入性传染病而言,不管从国家还是医院层面对患者的跟踪、管理都已有相对完善的流程,但对输入性多重耐药菌的管理目前还存在空白,本文介绍了输入性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暴发带来的感控新难点,值得借鉴。

前言

法国某大学医院因先后2次收治从塔希提岛(在大洋洲)同一医院跨洲转运回国的患者,且这2位患者是同一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定植患者,导致医院内出现了该MDRAB输入后的连续暴发。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间持续18个月展开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对所有ICU患者和转科的MDRAB携带者的接触者均进行MDRAB携带筛查、接触隔离、环境筛查、医务人员操作核查、过氧化氢干雾清洁消毒房间、出现最多病例的一个ICU曾4次关闭病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最后通过将所有MDRAB患者集中收治到同一区域,并派受过训练的专门的医务人员负责照护,才使暴发在2009年6月得到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1医院概况此次暴发事件发生在法国一个拥有860张床位的大学医院,包括12个内科病房(536张床)、7个外科病房(264张床)和5个ICU。5个ICU共95张床,包括4个外科ICU(A、C、D)和1个内科ICU(B)。ICU A有9张床,包括1个4人间、1个3人间、2个单间;ICU B有24张床,包括8个双人房、8个单间;ICU C和D各有15个单间。ICU E在流行期间ICU A第3次关闭后新增设。
2病例定义定植或感染MDRAB菌株的患者,该MDRAB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亚胺培南、利福平均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
3定植患者定义作为标准定义,指直肠或咽拭子检出MDRAB,而临床标本没有显示MDRAB阳性,或临床标本MDRAB阳性,但缺乏感染征象的患者。
4继发病例定义入院至少48h后获得的临床或筛查标本,筛查MDRAB阳性,但之前筛查阴性的患者,或任何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表型特点与流行菌株一样的患者。
5时间、空间、人群分布 此次暴发事件发生在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涉及86位患者(包括2个指示病例)。暴发不同阶段继发病例数如下:


Phase 1(2008年1月-4月):第1个指示病例于2007年12月31日入院,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伴皮肤广泛定植MDRAB通过航空医疗运送转入,入院时即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第1个指示病例输入后的4个月内出现15 个继发病例,分别在ICU A (n = 10) 和ICU B (n = 5)。


Phase 2(2008年6月-9月):第2个指示病例在2008年6月2日入院,因同种疾病从同一家医院转入,转入时携带同种MDRAB,共有12个继发病例出现在ICU A,1个出现在ICU B,1个在内科病房。


Phase 3(2008年10月-11月):ICU A内有新增11个病例,一个外科病房出现2个病例。


Phase 4(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ICU A、B、C等3个ICU出现了20个新的继发病例,ICU  C中仅1例,当时并无携带MDRAB的患者同时住院。


Phase 5(2009年3月-5月):ICU E新开2周后出现了22个新的病例,分布在ICU B (n = 3)、ICU D(n = 4)、ICU E (n = 11)、1个内科病房 (n = 2)和 2个外科病房。2009年6月后再无新发病例。


6流行期间强化筛查该医院内所有的ICU患者常规进行直肠拭子标本培养筛查ESBL肠杆菌和MDRAB ,一般在入院时和之后每周进行一次筛查。非ICU患者不进行常规筛查。流行期间强化筛查,对所有ICU患者同期进行了咽拭子MDRAB携带筛查;转到病房的MDRAB携带者,对其接触者也进行了咽拭子和直肠拭子标本培养筛查。


此外,调查期间共采集了313个环境标本。在仍有MDRAB患者住院的病房内,在3个不同时机对患者房间和设备的表面进行采样。MDRAB患者出院和过氧化氢消毒清洁后的病房则在2个不同时机采样。样本来自物体表面和设备、水龙头或水管、水槽管路和水渍。水槽里的水分2个时机采集。空气分3个时机采集;除ICU A关闭和过氧化氢消毒后外,还在MDRAB携带者清洗期间采集患者房间和护士站的空气样本。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各阶段采用强化措施,包括所有ICU患者和转科的MDRAB携带者的接触者均进行MDRAB携带筛查。接触隔离、环境筛查、医务人员操作核查、过氧化氢雾干雾清洁消毒房间、最多病例出现的一个ICU曾4次关闭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效果评价具体如下(见图1、表1):


1.Phase 1(2008年1月-4月)
第1个指示病例入院时即采取接触隔离措施,但之后的4个月内仍出现15 个继发病例,实施控制措施后(关闭ICU A,进行了彻底的环境清洁消毒),接下去的5周内未出现新的病例。


2.Phase 2(2008年6月-9月)
第2个指示病例入院后出现继发病例。对ICU B、ICU A和从ICU A转入定植患者并出现1个继发病例的病房进行了房间物表采样,显示MDRAB阳性,而大部分病例所在的ICU A的样本未检出MDRAB。关闭ICU A,并用过氧化氢干雾消毒剂消毒后的物表采样为MDRAB阴性,说明环境清洁消毒彻底。


3.Phase 3(2008年10月-11月)
继续出现继发病例,采样显示:ICU A有45%的空气采样MDRAB阳性,包括ICU A的一位携带者洗浴时的空气采样在内;另外同时28%的空气采样分离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水槽的水样本未检出MDRAB,其中62%检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导致暴发的MDRAB在ICU A 采集的62% 物表样本、11%的水槽管路样本、12%水槽水渍样本中检出。关闭ICU A,并经过氧化氢蒸汽消毒后,未检出MDRAB。说明环境清洁消毒彻底。


4.Phase 4(2008年12月-2009年2月)
仍然出现继发病例,采样显示:ICU A的空气、物表、水槽管路样本MDRAB的阳性率分别为67%、13%、14%,再次关闭ICU A,之后ICU A停止收治患者。



5.Phase 5(2009年3月-5月)
ICU E新开2周后又继续出现继发病例。关闭ICU D和ICU E,并将所有患者集中隔离到指定区域,并派受过训练的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照护,2009年6月后再无新发病例。






图1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ICU和病房每月MDRAB新发病例数。暴发累及86位患者,分为5个阶段,曾因ICU A的关闭终止暴发。最终暴发仅因病房所有定植MDRAB患者或从ICU出院患者转至指定隔离区域才得以停止。

表1 MDRAB暴发的各个阶段经不同清洁消毒程序后ICU和病房环境采样培养结果




注意:A:标准清洁程序;B:表面清洁和过氧化氢干雾消毒;C:表面清洁和过氧化氢蒸汽消毒。
a.样本采自床架、床旁桌、电动栏杆、假吊顶内面、患者提升装置、输入泵、监护仪、透析机、心电设备、心超设备、多普勒超声设备、移动拍片机、治疗车、洗衣推车、抢救车、呼吸机和管路、湿化器、患者降温毯、电脑和患者洗漱盆。
b.阳性物表样本包括监护仪、降温毯、电动栏杆、患者洗漱盆。
c.样本包括2个来自支气管镜的样本阴性
d.阳性物表样本包括监护仪、电动栏杆、患者洗漱盆。

主要问题与应对1存在问题及教训(1)、尽管医务人员通常是暂时地携带MDRAB,此次暴发的传播模式最可能是从携带者经由医务人员手发生交叉传播。皮肤破损的医务人员是持续传播MDRAB的储菌库。 按WHO推荐的方法评价,ICU A在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2%和68% ,尽管依从性已相当高,但客观上仍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2)、鲍曼不动杆菌比其他多重耐药的阴性杆菌更容易传播。
(3)、此次MDRAB携带者患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广泛定植了MDRAB,存在多部位、高浓度携带的特点。
(4)、因为患者出院时不进行常规筛查MDRAB,所以转到病房的患者未进行MDRAB定植检测,这是暴发的隐患之一,导致未能及时有效采取隔离措施。
(5)、此次暴发调查中未对医务人员进行筛查,无法排除医务人员为MDRAB的传播来源。
(6)、环境污染、设备清洁不到位、水槽管路污染的水渍的空气传播也是导致暴发的原因之一。
(7)、携带者持续长时间住院,对感控措施高依从性的保障也是一个挑战,难度大。


2总结经验(1)、此次暴发提示对从国外医院回国转入院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筛查的重要性,降低输入性MDRAB带来的暴发风险。
(2)、倡议对从国外医院回国转入院的患者及其接触者进行筛查、接触隔离和集中管理,2010年12月开始,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倡议采取上述预防措施。
(3)、对MDRAB暴发采取强化措施,包括对此次暴发中所有ICU患者和转科的MDRAB携带者的接触者均进行MDRAB携带筛查。接触隔离、环境筛查、医务人员操作核查、过氧化氢雾干雾清洁消毒房间、关闭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等在第1次暴发时有效,但对后续长达11个月的暴发效果不佳,说明强化措施有一定局限性。此次暴发中多次关闭ICU A,需要医院层面、甚至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
(4)、MDRAB的暴发控制过程中,若对强化措施控制无效时,统一集中收治,并安排受过训练的专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可控制暴发,需要人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查看全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患者导致连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翻译、编写:徐子琴   审核:罗万军

编者按对输入性传染病而言,不管从国家还是医院层面对患者的跟踪、管理都已有相对完善的流程,但对输入性多重耐药菌的管理目前还存在空白,本文介绍了输入性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暴发带来的感控新难点,值得借鉴。

前言

法国某大学医院因先后2次收治从塔希提岛(在大洋洲)同一医院跨洲转运回国的患者,且这2位患者是同一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定植患者,导致医院内出现了该MDRAB输入后的连续暴发。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间持续18个月展开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对所有ICU患者和转科的MDRAB携带者的接触者均进行MDRAB携带筛查、接触隔离、环境筛查、医务人员操作核查、过氧化氢干雾清洁消毒房间、出现最多病例的一个ICU曾4次关闭病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最后通过将所有MDRAB患者集中收治到同一区域,并派受过训练的专门的医务人员负责照护,才使暴发在2009年6月得到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1医院概况此次暴发事件发生在法国一个拥有860张床位的大学医院,包括12个内科病房(536张床)、7个外科病房(264张床)和5个ICU。5个ICU共95张床,包括4个外科ICU(A、C、D)和1个内科ICU(B)。ICU A有9张床,包括1个4人间、1个3人间、2个单间;ICU B有24张床,包括8个双人房、8个单间;ICU C和D各有15个单间。ICU E在流行期间ICU A第3次关闭后新增设。
2病例定义定植或感染MDRAB菌株的患者,该MDRAB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亚胺培南、利福平均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
3定植患者定义作为标准定义,指直肠或咽拭子检出MDRAB,而临床标本没有显示MDRAB阳性,或临床标本MDRAB阳性,但缺乏感染征象的患者。
4继发病例定义入院至少48h后获得的临床或筛查标本,筛查MDRAB阳性,但之前筛查阴性的患者,或任何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表型特点与流行菌株一样的患者。
5时间、空间、人群分布 此次暴发事件发生在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涉及86位患者(包括2个指示病例)。暴发不同阶段继发病例数如下:


Phase 1(2008年1月-4月):第1个指示病例于2007年12月31日入院,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伴皮肤广泛定植MDRAB通过航空医疗运送转入,入院时即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第1个指示病例输入后的4个月内出现15 个继发病例,分别在ICU A (n = 10) 和ICU B (n = 5)。


Phase 2(2008年6月-9月):第2个指示病例在2008年6月2日入院,因同种疾病从同一家医院转入,转入时携带同种MDRAB,共有12个继发病例出现在ICU A,1个出现在ICU B,1个在内科病房。


Phase 3(2008年10月-11月):ICU A内有新增11个病例,一个外科病房出现2个病例。


Phase 4(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ICU A、B、C等3个ICU出现了20个新的继发病例,ICU  C中仅1例,当时并无携带MDRAB的患者同时住院。


Phase 5(2009年3月-5月):ICU E新开2周后出现了22个新的病例,分布在ICU B (n = 3)、ICU D(n = 4)、ICU E (n = 11)、1个内科病房 (n = 2)和 2个外科病房。2009年6月后再无新发病例。


6流行期间强化筛查该医院内所有的ICU患者常规进行直肠拭子标本培养筛查ESBL肠杆菌和MDRAB ,一般在入院时和之后每周进行一次筛查。非ICU患者不进行常规筛查。流行期间强化筛查,对所有ICU患者同期进行了咽拭子MDRAB携带筛查;转到病房的MDRAB携带者,对其接触者也进行了咽拭子和直肠拭子标本培养筛查。


此外,调查期间共采集了313个环境标本。在仍有MDRAB患者住院的病房内,在3个不同时机对患者房间和设备的表面进行采样。MDRAB患者出院和过氧化氢消毒清洁后的病房则在2个不同时机采样。样本来自物体表面和设备、水龙头或水管、水槽管路和水渍。水槽里的水分2个时机采集。空气分3个时机采集;除ICU A关闭和过氧化氢消毒后外,还在MDRAB携带者清洗期间采集患者房间和护士站的空气样本。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各阶段采用强化措施,包括所有ICU患者和转科的MDRAB携带者的接触者均进行MDRAB携带筛查。接触隔离、环境筛查、医务人员操作核查、过氧化氢雾干雾清洁消毒房间、最多病例出现的一个ICU曾4次关闭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效果评价具体如下(见图1、表1):


1.Phase 1(2008年1月-4月)
第1个指示病例入院时即采取接触隔离措施,但之后的4个月内仍出现15 个继发病例,实施控制措施后(关闭ICU A,进行了彻底的环境清洁消毒),接下去的5周内未出现新的病例。


2.Phase 2(2008年6月-9月)
第2个指示病例入院后出现继发病例。对ICU B、ICU A和从ICU A转入定植患者并出现1个继发病例的病房进行了房间物表采样,显示MDRAB阳性,而大部分病例所在的ICU A的样本未检出MDRAB。关闭ICU A,并用过氧化氢干雾消毒剂消毒后的物表采样为MDRAB阴性,说明环境清洁消毒彻底。


3.Phase 3(2008年10月-11月)
继续出现继发病例,采样显示:ICU A有45%的空气采样MDRAB阳性,包括ICU A的一位携带者洗浴时的空气采样在内;另外同时28%的空气采样分离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水槽的水样本未检出MDRAB,其中62%检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导致暴发的MDRAB在ICU A 采集的62% 物表样本、11%的水槽管路样本、12%水槽水渍样本中检出。关闭ICU A,并经过氧化氢蒸汽消毒后,未检出MDRAB。说明环境清洁消毒彻底。


4.Phase 4(2008年12月-2009年2月)
仍然出现继发病例,采样显示:ICU A的空气、物表、水槽管路样本MDRAB的阳性率分别为67%、13%、14%,再次关闭ICU A,之后ICU A停止收治患者。



5.Phase 5(2009年3月-5月)
ICU E新开2周后又继续出现继发病例。关闭ICU D和ICU E,并将所有患者集中隔离到指定区域,并派受过训练的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照护,2009年6月后再无新发病例。

506653-7e2c1ac3870380a5fb774fbd2e51c1b8.jpg


图1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ICU和病房每月MDRAB新发病例数。暴发累及86位患者,分为5个阶段,曾因ICU A的关闭终止暴发。最终暴发仅因病房所有定植MDRAB患者或从ICU出院患者转至指定隔离区域才得以停止。

表1 MDRAB暴发的各个阶段经不同清洁消毒程序后ICU和病房环境采样培养结果




注意:A:标准清洁程序;B:表面清洁和过氧化氢干雾消毒;C:表面清洁和过氧化氢蒸汽消毒。
a.样本采自床架、床旁桌、电动栏杆、假吊顶内面、患者提升装置、输入泵、监护仪、透析机、心电设备、心超设备、多普勒超声设备、移动拍片机、治疗车、洗衣推车、抢救车、呼吸机和管路、湿化器、患者降温毯、电脑和患者洗漱盆。
b.阳性物表样本包括监护仪、降温毯、电动栏杆、患者洗漱盆。
c.样本包括2个来自支气管镜的样本阴性
d.阳性物表样本包括监护仪、电动栏杆、患者洗漱盆。

主要问题与应对1存在问题及教训(1)、尽管医务人员通常是暂时地携带MDRAB,此次暴发的传播模式最可能是从携带者经由医务人员手发生交叉传播。皮肤破损的医务人员是持续传播MDRAB的储菌库。 按WHO推荐的方法评价,ICU A在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2%和68% ,尽管依从性已相当高,但客观上仍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2)、鲍曼不动杆菌比其他多重耐药的阴性杆菌更容易传播。
(3)、此次MDRAB携带者患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广泛定植了MDRAB,存在多部位、高浓度携带的特点。
(4)、因为患者出院时不进行常规筛查MDRAB,所以转到病房的患者未进行MDRAB定植检测,这是暴发的隐患之一,导致未能及时有效采取隔离措施。
(5)、此次暴发调查中未对医务人员进行筛查,无法排除医务人员为MDRAB的传播来源。
(6)、环境污染、设备清洁不到位、水槽管路污染的水渍的空气传播也是导致暴发的原因之一。
(7)、携带者持续长时间住院,对感控措施高依从性的保障也是一个挑战,难度大。


2总结经验(1)、此次暴发提示对从国外医院回国转入院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筛查的重要性,降低输入性MDRAB带来的暴发风险。
(2)、倡议对从国外医院回国转入院的患者及其接触者进行筛查、接触隔离和集中管理,2010年12月开始,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倡议采取上述预防措施。
(3)、对MDRAB暴发采取强化措施,包括对此次暴发中所有ICU患者和转科的MDRAB携带者的接触者均进行MDRAB携带筛查。接触隔离、环境筛查、医务人员操作核查、过氧化氢雾干雾清洁消毒房间、关闭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等在第1次暴发时有效,但对后续长达11个月的暴发效果不佳,说明强化措施有一定局限性。此次暴发中多次关闭ICU A,需要医院层面、甚至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
(4)、MDRAB的暴发控制过程中,若对强化措施控制无效时,统一集中收治,并安排受过训练的专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可控制暴发,需要人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听课笔记-朱仁义】手术接台空气净化时间的初探与影响因素

谷子&&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111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查看全部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506653-fa2299f30e0.jpg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
  • 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
  • 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
  • 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
  • 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结核病防治宣传与健康教育应重点告诉民众什么?

吉林家园&&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48 次浏览 • 2017-03-17 14:13 • 来自相关话题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结核病防治宣传与健康教育
应重点告诉民众什么?
        2017年3月24日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即将临近,我们结防系统又将开启新一轮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并以此拉开2017年结核病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序幕。






小编
此时此刻,小编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结核病防治宣传与健康教育中,我们应重点告诉民众什么呢?(做沉思状)  
哈哈,当然是“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喽~

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感染风险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3如果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4注意公共卫生,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5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2.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3.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吉林感控家园与您为伴供  稿:张弛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编  辑:熊蔚蔚  李晓晨
审  稿:孙丽萍  杨云海 查看全部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结核病防治宣传与健康教育
应重点告诉民众什么?
        2017年3月24日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即将临近,我们结防系统又将开启新一轮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并以此拉开2017年结核病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序幕。

506653-15e5fb90c264b16aa0aee620fbdf4143.jpg


小编
此时此刻,小编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结核病防治宣传与健康教育中,我们应重点告诉民众什么呢?(做沉思状)  
哈哈,当然是“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喽~

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感染风险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3如果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4注意公共卫生,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5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2.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3.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吉林感控家园与您为伴供  稿:张弛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编  辑:熊蔚蔚  李晓晨
审  稿:孙丽萍  杨云海

【一表搞定】医务人员患感染性疾病后,哪些操作不能做

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1212 次浏览 • 2017-03-17 13:07 • 来自相关话题

医务人员患感染性疾病后工作限制
 


本文摘编自雅礼协会(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发布的《感染控制手册(Infection Control Manual)》
下表中总结了在医疗机构中患严重感染疾病的医务人员所受到的工作限制。在一些地区、国家和当地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了在特定区域内的工作限制。凡是患所列感染疾病中任何一项的职工应该向他们的主管人员报告,主管人员应该向感染控制委员会和职工安全委员会报告,为以后的工作限制和恢复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点击图片看大图】





  查看全部

医务人员患感染性疾病后工作限制
 


本文摘编自雅礼协会(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发布的《感染控制手册(Infection Control Manual)》
下表中总结了在医疗机构中患严重感染疾病的医务人员所受到的工作限制。在一些地区、国家和当地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了在特定区域内的工作限制。凡是患所列感染疾病中任何一项的职工应该向他们的主管人员报告,主管人员应该向感染控制委员会和职工安全委员会报告,为以后的工作限制和恢复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点击图片看大图】

12345.jpg

 

2015 WFHSS 年会课件:仅测量压力和温度不足以监测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案例研究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42 次浏览 • 2017-03-17 09:29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  监测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时,当仅知道压力和温度时,不能确定容器中气体混合物的成分或饱和度。今日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近压力蒸汽灭菌过程的监测。













































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welcome 查看全部


摘要  监测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时,当仅知道压力和温度时,不能确定容器中气体混合物的成分或饱和度。今日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近压力蒸汽灭菌过程的监测。



506653-22.jpg







































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welcome

保洁员院感知识培训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88 次浏览 • 2017-03-17 09:21 • 来自相关话题

    为提高保洁员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清洁消毒水平,给病人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3月16日下午我院院感科、护理部联合举办了“环境清洁是医疗安全保障”院感及清洁知识培训会,会议由院感科主任张红艳主持,共23名保洁人员参加。






     院感科张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全院保洁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保洁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保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清洁、消毒、职业暴露、消毒液的配置、手卫生知识、医疗废物管理和保洁人员个人防护等多个方面。其间穿插大量图片案例、生动直观,使他们认识到医院保洁工作的特殊性和在预防医院感染中担当的重要角色,增强安全意识,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张洪侠副院长做了总结性发言,肯定了各位保洁人员的辛勤工作,并希望院感科对保洁人员的具体操作进一步加以指导和规范,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

长按.识别.关注 查看全部
    为提高保洁员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清洁消毒水平,给病人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3月16日下午我院院感科、护理部联合举办了“环境清洁是医疗安全保障”院感及清洁知识培训会,会议由院感科主任张红艳主持,共23名保洁人员参加。

506653-33.jpg


     院感科张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全院保洁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保洁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保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清洁、消毒、职业暴露、消毒液的配置、手卫生知识、医疗废物管理和保洁人员个人防护等多个方面。其间穿插大量图片案例、生动直观,使他们认识到医院保洁工作的特殊性和在预防医院感染中担当的重要角色,增强安全意识,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张洪侠副院长做了总结性发言,肯定了各位保洁人员的辛勤工作,并希望院感科对保洁人员的具体操作进一步加以指导和规范,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