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齐鲁医院院感培训知识考核答案

回复

IPDYSL 发起了问题 • 2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1128 次浏览 • 2019-02-26 14:47 • 来自相关话题

齐鲁医院院感培训知识考核答案

回复

IPDYSL 发起了问题 • 0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758 次浏览 • 2019-02-26 14:45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感染规范落实情况综合测试题(答案)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843 次浏览 • 2018-11-20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感染规范落实情况综合测试题
1.对医院感染定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C)*
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C.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在医院发生的传染病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几例(A)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几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A .3例
B. 5例
C .10例
D. 15例
3.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C)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4.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5.关于标准预防的意义错误的是(C)*
A.对医务人员和病人均有保护作用
B.能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C.不能防止非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D.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再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6.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D.使用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密合度检测,确保口罩与脸型吻合
7.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哪一种多重耐药需要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B)*
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B.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C.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
D.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
8.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9.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A)*
A.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必须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D.不必进行手卫生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11-2016
10.呼吸道卫生是指: 呼吸道感染患者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 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B)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A.1.5米
B.1米
C.2米
D.2.5米
1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纱布口罩
B.一次性医用口罩
C.外科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12.终末消毒是指(A)*
A.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13.以下属于中水平消毒剂是(D)*
A.过氧化氢
B.季胺盐类
C.二氧化氯
D.醇类、碘类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
14.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15.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B)*
A.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过期消毒剂
D.病理标本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16.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C)*
A.术后30分钟
B.术前4小时
C.术前30分钟—1小时
D.术前2小时
17.针对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点击获取
18.关于医院环境表面强化清洁与消毒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生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爆发或出现多重耐药病例是,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B.在进行日常清洗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C.表面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D.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19.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方法为(C)*
A.应使用酒精擦拭
B.可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
C.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D.不必进行清洁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医发〔2004〕108号
2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A)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 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A.4
B.6
C.8
D.1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 〔2011〕5号
2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2.针对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B.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C.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只要及时消毒没必要专人专用
D.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10--2016
23.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A)小时,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A)小时。*
A.2,24
B.4,24
C.2,12
D.2,48
2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除下列哪一项除外(D)*
A.由上而下
B.由里到外
C.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D.共用抹布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
2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C)天。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C)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 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2天,1/3
B.2天,2/3
C.2天,3/4
D.3天,4/5 查看全部
医院感染规范落实情况综合测试题
1.对医院感染定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C)*
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C.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在医院发生的传染病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几例(A)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几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A .3例
B. 5例
C .10例
D. 15例
3.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C)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4.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5.关于标准预防的意义错误的是(C)*
A.对医务人员和病人均有保护作用
B.能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C.不能防止非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D.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再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6.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D.使用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密合度检测,确保口罩与脸型吻合
7.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哪一种多重耐药需要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B)*
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B.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C.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
D.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
8.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9.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A)*
A.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必须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D.不必进行手卫生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11-2016
10.呼吸道卫生是指: 呼吸道感染患者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 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B)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A.1.5米
B.1米
C.2米
D.2.5米
1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纱布口罩
B.一次性医用口罩
C.外科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12.终末消毒是指(A)*
A.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13.以下属于中水平消毒剂是(D)*
A.过氧化氢
B.季胺盐类
C.二氧化氯
D.醇类、碘类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
14.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15.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B)*
A.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过期消毒剂
D.病理标本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16.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C)*
A.术后30分钟
B.术前4小时
C.术前30分钟—1小时
D.术前2小时
17.针对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点击获取
18.关于医院环境表面强化清洁与消毒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生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爆发或出现多重耐药病例是,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B.在进行日常清洗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C.表面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D.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19.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方法为(C)*
A.应使用酒精擦拭
B.可选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
C.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D.不必进行清洁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医发〔2004〕108号
2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A)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 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A.4
B.6
C.8
D.1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 〔2011〕5号
2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2.针对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B.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C.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只要及时消毒没必要专人专用
D.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10--2016
23.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A)小时,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A)小时。*
A.2,24
B.4,24
C.2,12
D.2,48
2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除下列哪一项除外(D)*
A.由上而下
B.由里到外
C.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D.共用抹布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
2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C)天。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C)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 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2天,1/3
B.2天,2/3
C.2天,3/4
D.3天,4/5

医院感染规范落实情况综合测试题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22 次浏览 • 2018-11-16 16:03 • 来自相关话题

1.对医院感染定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C)*
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C.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C)小时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3.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4.手卫生方式包括几种(C)*
A 一种,洗手
B 两种,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C 三种,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5.关于锐器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为了预防锐器伤,不要将针帽回套针头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
C.发生锐器伤后,若患者无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可不进行上报
6.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7.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几例 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几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A .3例
B. 5例
C .10例
D. 15例
8.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9.关于标准预防的意义错误的是(C)*
A.对医务人员和病人均有保护作用
B.能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C.不能防止非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D.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10.针对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1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12.终末消毒是指(A)*
A.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13.卫生手、外科手消毒合格标准为(A)*
A.细菌数应≤10cfu/cm2 、5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4cfu/cm2
C.细菌数应≤15cfu/cm2、10cfu/cm2
D.细菌数应≤8cfu/cm2、6cfu/cm2
14.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A)*
A.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必须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5.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2015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C)*
A.术后30分钟
B.术前4小时
C.术前30分钟—1小时
D.术前2小时
16.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B)*
A.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过期消毒剂
D.病理标本
17.以下属于中水平消毒剂是(D)*
A 过氧化氢
B 季胺盐类
C 二氧化氯
D 醇类
18.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及时脱去手套
B.及时脱去隔离衣
C.及时进行手卫生
D.以上都无必要
19.关于医院环境表面强化清洁与消毒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生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爆发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MRSA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C.在进行日常清洗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D.表面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E.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20.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D.使用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密合度检测,确保口罩与脸型吻合
第二部分:多重耐药相关知识测试(8题,每题2.5分)
2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D)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A、30%
B、40%
C、50%
D、75%
23.多重耐药菌与对应的英文简写不准确的是(C)*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ESBLs
D、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24.当实施床边隔离时,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应(C)*
A、安排在最先
B、安排在中间
C、安排在最后
D、按常规进行
25.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C)*
A、应用抗菌药物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前
D、以上都不对
26.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悬挂的隔离标识颜色为(D)*
A、绿色
B、粉红色
C、黄色
D、蓝色
27.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哪一种多重耐药需要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B)*
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B、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C、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
D、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
三、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3分)
1. 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染的感染源,需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适用于所有机构内的所有患者(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C.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WHO推荐的手卫生时刻包括(ABCDE)*
A 接触患者前
B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C接触患者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E体液暴露后
3. 容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有哪些(ABCD)*
A.将针罩罩回针头
B.将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
C.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
D.在工作中手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别人或自己造成误伤
4. 关于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挤压: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严禁局部挤压
B.挤压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
C.消毒伤口时可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
D.对于伤口可使用防水敷贴进行包扎
5. 关于口罩的佩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首先应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B.佩戴时看准口罩正反面和上下方,先系上方的带子,再系下方的带子
C.应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D.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6.下列哪些属于医院感染(ABCDE)*
A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B 手术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C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D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E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7.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ABC)*
A.由上而下
B.由里到外
C.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D.以上都不是
8.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 ABCDE)
A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B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C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D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E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9.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 感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疫源地
E 免疫力
10.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 (ABCDE)*
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查看全部
1.对医院感染定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C)*
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C.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C)小时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3.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4.手卫生方式包括几种(C)*
A 一种,洗手
B 两种,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C 三种,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5.关于锐器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为了预防锐器伤,不要将针帽回套针头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
C.发生锐器伤后,若患者无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可不进行上报
6.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7.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几例 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几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A .3例
B. 5例
C .10例
D. 15例
8.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9.关于标准预防的意义错误的是(C)*
A.对医务人员和病人均有保护作用
B.能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C.不能防止非血液传播性疾病传播
D.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10.针对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1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12.终末消毒是指(A)*
A.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13.卫生手、外科手消毒合格标准为(A)*
A.细菌数应≤10cfu/cm2 、5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4cfu/cm2
C.细菌数应≤15cfu/cm2、10cfu/cm2
D.细菌数应≤8cfu/cm2、6cfu/cm2
14.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A)*
A.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必须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5.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2015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C)*
A.术后30分钟
B.术前4小时
C.术前30分钟—1小时
D.术前2小时
16.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B)*
A.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过期消毒剂
D.病理标本
17.以下属于中水平消毒剂是(D)*
A 过氧化氢
B 季胺盐类
C 二氧化氯
D 醇类
18.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及时脱去手套
B.及时脱去隔离衣
C.及时进行手卫生
D.以上都无必要
19.关于医院环境表面强化清洁与消毒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发生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爆发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MRSA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C.在进行日常清洗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D.表面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E.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20.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D.使用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密合度检测,确保口罩与脸型吻合
第二部分:多重耐药相关知识测试(8题,每题2.5分)
2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D)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A、30%
B、40%
C、50%
D、75%
23.多重耐药菌与对应的英文简写不准确的是(C)*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ESBLs
D、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24.当实施床边隔离时,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应(C)*
A、安排在最先
B、安排在中间
C、安排在最后
D、按常规进行
25.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C)*
A、应用抗菌药物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前
D、以上都不对
26.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悬挂的隔离标识颜色为(D)*
A、绿色
B、粉红色
C、黄色
D、蓝色
27.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哪一种多重耐药需要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B)*
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B、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C、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
D、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
三、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3分)
1. 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染的感染源,需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适用于所有机构内的所有患者(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C.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WHO推荐的手卫生时刻包括(ABCDE)*
A 接触患者前
B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C接触患者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E体液暴露后
3. 容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有哪些(ABCD)*
A.将针罩罩回针头
B.将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
C.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
D.在工作中手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别人或自己造成误伤
4. 关于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挤压: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严禁局部挤压
B.挤压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
C.消毒伤口时可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
D.对于伤口可使用防水敷贴进行包扎
5. 关于口罩的佩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首先应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B.佩戴时看准口罩正反面和上下方,先系上方的带子,再系下方的带子
C.应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D.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6.下列哪些属于医院感染(ABCDE)*
A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B 手术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C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D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E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7.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ABC)*
A.由上而下
B.由里到外
C.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D.以上都不是
8.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 ABCDE)
A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B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C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D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E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9.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 感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疫源地
E 免疫力
10.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 (ABCDE)*
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2018年本科实习生入院培训院感知识考核答案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48 次浏览 • 2018-05-28 15:56 • 来自相关话题

1.对医院感染定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C)
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C.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潜伏期不明确者一般认为入院(B)后发生的感染可初步判定为医院感染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3.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A)
A.手卫生    B.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     C.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手卫生方式包括几种(C)
A  一种,洗手   
B  两种,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C  三种,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5.关于锐器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为了预防锐器伤,不要将针帽回套针头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
C.发生锐器伤后,若患者无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可不进行上报

6.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二.多项选择
1.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染的感染源,需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适用于所有机构内的所有患者(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C.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WHO推荐的手卫生五大时刻包括(ABCDE)
A 接触患者前
B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C接触患者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E体液暴露后

3.容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有哪些(ABCD)
A.将针罩罩回针头
B.将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
C.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
D.在工作中手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别人或自己造成误伤

4.关于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挤压: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严禁局部挤压
B.挤压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
C.消毒伤口时可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
D.对于伤口可使用防水敷贴进行包扎

5.关于口罩的佩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首先应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B.佩戴时看准口罩正反面和上下方,先系上方的带子,再系下方的带子
C.应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D.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查看全部
1.对医院感染定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C)
A.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C.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潜伏期不明确者一般认为入院(B)后发生的感染可初步判定为医院感染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3.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A)
A.手卫生    B.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     C.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手卫生方式包括几种(C)
A  一种,洗手   
B  两种,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C  三种,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5.关于锐器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为了预防锐器伤,不要将针帽回套针头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
C.发生锐器伤后,若患者无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可不进行上报

6.关于口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分为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对飞沫传播性疾病有防护作用,普通口罩无防护作用
C.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后若无明显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二.多项选择
1.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染的感染源,需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适用于所有机构内的所有患者(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C.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WHO推荐的手卫生五大时刻包括(ABCDE)
A 接触患者前
B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C接触患者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E体液暴露后

3.容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有哪些(ABCD)
A.将针罩罩回针头
B.将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
C.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
D.在工作中手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别人或自己造成误伤

4.关于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挤压: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严禁局部挤压
B.挤压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
C.消毒伤口时可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
D.对于伤口可使用防水敷贴进行包扎

5.关于口罩的佩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首先应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B.佩戴时看准口罩正反面和上下方,先系上方的带子,再系下方的带子
C.应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
D.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2018年进修人员医院感染培训试题&答案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33 次浏览 • 2018-03-05 15:02 • 来自相关话题

 1.医院感染的含义是( )。E 
A: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 
B:所有发生在医院内的病菌感染
C: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D:因医疗器械消毒不严造成的感染
E: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医院职工在护理或治疗患者过程中发生的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小时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C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3.一般认为,短时间内在某病区连续发生同种同源(如:MRSA)感染病例( )例,应怀疑医院感染暴发? A
A:3例
B:5例
C:10例
D:15例
4.下列哪个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B
A:护理不同病人之间
B:从病人清洁部位向污染部位护理时 
C:摘除手套后    
D:接触病人周围仪器后
E:为病人进行腹部触诊前后
5.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 B。
A:病理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E:药物性废物
6.属半污染区的区域是( )。A
A:走廊及病区化验室
B:治疗室、值班室 
C:浴室、洗涤间 
D:病室及厕所 
E:配餐室与更衣室
7.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C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 
E:空气隔离
8.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A:环境消毒
B: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C:手卫生
D:隔离传染病人
E: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措施
9.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住院中由于诊疗措施而激活的潜在感染
E:由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 
10.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哪些局部处理措施:D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D:以上都是 查看全部
试题背景2进修.jpg

 1.医院感染的含义是( )。E 
A: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 
B:所有发生在医院内的病菌感染
C:医院内病人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D:因医疗器械消毒不严造成的感染
E: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医院职工在护理或治疗患者过程中发生的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小时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C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3.一般认为,短时间内在某病区连续发生同种同源(如:MRSA)感染病例( )例,应怀疑医院感染暴发? A
A:3例
B:5例
C:10例
D:15例
4.下列哪个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B
A:护理不同病人之间
B:从病人清洁部位向污染部位护理时 
C:摘除手套后    
D:接触病人周围仪器后
E:为病人进行腹部触诊前后
5.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 B。
A:病理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E:药物性废物
6.属半污染区的区域是( )。A
A:走廊及病区化验室
B:治疗室、值班室 
C:浴室、洗涤间 
D:病室及厕所 
E:配餐室与更衣室
7.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C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 
E:空气隔离
8.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A:环境消毒
B: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C:手卫生
D:隔离传染病人
E: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措施
9.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住院中由于诊疗措施而激活的潜在感染
E:由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 
10.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哪些局部处理措施:D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D:以上都是

20171012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试题(含答案)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726 次浏览 • 2017-10-12 09:15 • 来自相关话题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医疗废物是指什么?(B)
A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危害性的废物 
B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害性的废物  
C 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害性的废物
D 在日常公益活动中产生的废物
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C )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3.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 ( B )
A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 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 过期消毒剂               
D 病理标本
4.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D ) 
A 病理性废物   
B 严重污染性废物   
C 生活垃圾   
D 感染性废物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 B )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       
B 臀垫  
C 过期的84消毒液        
D 用过的酒精消毒剂
7.以下物品中不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 A ) 
A 过期的乙肝疫苗    
B 印模托盘   
C 压舌板    
D 皮肤清洁巾
8.下列关于病理性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流产室的小婴儿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B产妇阳性胎盘和家属放弃的胎盘、病理科的病理属于病理性废物
C病理性废物应该做到日产日清
D病理性废物转运时科室与运送人员需双签字、运送人员与暂存地工作人员交接时也需签字
9.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正确的是
哪一项?(A)
A 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B 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 置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密封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D 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倒入生活垃圾中
10.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B )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11.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 C )
A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 菌种、毒种保存液 
D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12.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属于哪类医疗废物?( D )
A 病理性废物 
B 药物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1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利器盒应是什
么颜色? ( D )
A 红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黄色
1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______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C)
A 1/2   
B 2/3   
C 3/4   
D 4/5
15.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正确的是( B )
A 包装应防渗漏、防穿漏         
B 采用黄色包装袋、双层收集
C 规定的时间、线路移送带储存点  
D 运送工具应定期、定点消毒处理
二、多项选择
16.医疗废物分类(ABCDE)
A感染性废物
B病理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药物性废物
E化学性废物
17.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E) 
A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废弃的血液、血清
D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E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18.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ABCDE)
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19.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一旦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可对污染进行如下哪几种处理?(BC)
A 用清水冲洗 
B 增加一层包装 
C 消毒处理 
D 不需处理 
E 擦拭处理
20.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时,以下哪项不正确?(AE) 
A 医疗废物应置于密闭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B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C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D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E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可以自行处置





  查看全部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医疗废物是指什么?(B)
A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危害性的废物 
B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害性的废物  
C 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害性的废物
D 在日常公益活动中产生的废物
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C )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3.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 ( B )
A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 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 过期消毒剂               
D 病理标本
4.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D ) 
A 病理性废物   
B 严重污染性废物   
C 生活垃圾   
D 感染性废物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 B )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       
B 臀垫  
C 过期的84消毒液        
D 用过的酒精消毒剂
7.以下物品中不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 A ) 
A 过期的乙肝疫苗    
B 印模托盘   
C 压舌板    
D 皮肤清洁巾
8.下列关于病理性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流产室的小婴儿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B产妇阳性胎盘和家属放弃的胎盘、病理科的病理属于病理性废物
C病理性废物应该做到日产日清
D病理性废物转运时科室与运送人员需双签字、运送人员与暂存地工作人员交接时也需签字
9.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正确的是
哪一项?(A)
A 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B 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 置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密封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D 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倒入生活垃圾中
10.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B )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11.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 C )
A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 菌种、毒种保存液 
D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12.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属于哪类医疗废物?( D )
A 病理性废物 
B 药物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1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利器盒应是什
么颜色? ( D )
A 红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黄色
1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______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C)
A 1/2   
B 2/3   
C 3/4   
D 4/5
15.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正确的是( B )
A 包装应防渗漏、防穿漏         
B 采用黄色包装袋、双层收集
C 规定的时间、线路移送带储存点  
D 运送工具应定期、定点消毒处理
二、多项选择
16.医疗废物分类(ABCDE)
A感染性废物
B病理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药物性废物
E化学性废物
17.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E) 
A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废弃的血液、血清
D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E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18.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ABCDE)
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19.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一旦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可对污染进行如下哪几种处理?(BC)
A 用清水冲洗 
B 增加一层包装 
C 消毒处理 
D 不需处理 
E 擦拭处理
20.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时,以下哪项不正确?(AE) 
A 医疗废物应置于密闭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B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C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D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E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可以自行处置

微信截图_20170925223155.png

 

【精选感控课件】——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处置流程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3 个评论 • 603 次浏览 • 2017-05-25 15:34 • 来自相关话题

课件作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查看全部
素材题-2副本.jpg

课件作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1.png

2.png

3.png

4.png

640.jpg

 

关于召开山东省第三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的通知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7 次浏览 • 2017-04-27 15:56 • 来自相关话题

山东省医学会文件  鲁医会〔2017〕39号
关于召开山东省第三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的通知
各市医学会及有关单位:
山东省第三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定于2017年7月在济南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将获得省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医师主导、精准感控”理念践行经验或实效;2.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专业感控研究进展,防控热点难点与解决方案及典型病例探讨;3.医院感染管理领域最新进展及相关规范:(1)医院感染监测;(2)医院感染暴发控制;(3)多重耐药菌防控与诊治及抗菌药物使用;(4)重点科室及重要部位感染防控;(5)手卫生及职业安全;(6)环境卫生学监测;(7)互联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8)持续质量改进与医院评审督查;(9)其他:医疗废物管理、感控培训、感控卫生学及经济学评价等。
二、征文要求:
1.凡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及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均可投稿;2.论文要求1000~4000字,并附有300~500字的中文摘要;3.采用Word文档录入,4号字体大小编排,文稿顺序为:题目、单位、邮编、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摘要、内容(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来稿请发至E-mail: dh9050@163.com(注明“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征文”),截稿日期:2017年6月20日,逾期恕不受理;5.所有征集论文或PPT将汇编成册,并从中选取优秀者进行学术交流。
三、会议时间:2017年6月30日-7月2日,6月30日14:00-20:00报到,7月1 -2日学术会议, 2日午餐后撤离。
四、会议地点:济南珍珠泉宾馆,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院前街1号(珍珠泉东邻),电话:0531-85107888。
五、参会人员:
1.山东省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分会委员、青年委员,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等学组成员候选人;
2.各级医院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专业及其他临床专业医师。
3.二级以上综合及专科医院院感科负责人及分管院长。
六、会议内容:
1.专家讲座;2.学术交流;3. 学组成立。
七、会议费用:会务费700元/人,住宿费:标准间380元/间,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按规定回单位报销。
八、报名方法:
1.请参会代表于6月20日前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网上报名的具体办法是:进入网站Http://www.sdcssd.com,点击主页右侧“院感培训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
2.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平台“感控圈”或gankongquan,点击右下方“圈”目录,选择“院感培训报名”。
6月30日19:00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分会学组成立会议(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5个专业),请新推荐的学组成员按时参加,无故不到者,视为自动放弃成员资格。20:30召开分会全体委员及青年委员会议,请分会全体委员及青年委员按时参加。
联系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爱华  电话:1379318806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董  辉  电话:18560080823
山东省医学会            潘  倩  电话:0531-88591080
山东省医学会网址:www.shdma.com




山东省医学会
 2017年4月18日
相关文件










 
 
报名地址:
http://60.208.58.10:46890/PTS/NewRegister.aspx 查看全部
506653-8385f3fc08780f11e36ac3ef820170427016.png


山东省医学会文件  鲁医会〔2017〕39号
关于召开山东省第三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的通知
各市医学会及有关单位:
山东省第三次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定于2017年7月在济南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将获得省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8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医师主导、精准感控”理念践行经验或实效;2.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专业感控研究进展,防控热点难点与解决方案及典型病例探讨;3.医院感染管理领域最新进展及相关规范:(1)医院感染监测;(2)医院感染暴发控制;(3)多重耐药菌防控与诊治及抗菌药物使用;(4)重点科室及重要部位感染防控;(5)手卫生及职业安全;(6)环境卫生学监测;(7)互联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8)持续质量改进与医院评审督查;(9)其他:医疗废物管理、感控培训、感控卫生学及经济学评价等。
二、征文要求:
1.凡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及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均可投稿;2.论文要求1000~4000字,并附有300~500字的中文摘要;3.采用Word文档录入,4号字体大小编排,文稿顺序为:题目、单位、邮编、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摘要、内容(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来稿请发至E-mail: dh9050@163.com(注明“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征文”),截稿日期:2017年6月20日,逾期恕不受理;5.所有征集论文或PPT将汇编成册,并从中选取优秀者进行学术交流。
三、会议时间:2017年6月30日-7月2日,6月30日14:00-20:00报到,7月1 -2日学术会议, 2日午餐后撤离。
四、会议地点:济南珍珠泉宾馆,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院前街1号(珍珠泉东邻),电话:0531-85107888。
五、参会人员:
1.山东省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分会委员、青年委员,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等学组成员候选人;
2.各级医院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专业及其他临床专业医师。
3.二级以上综合及专科医院院感科负责人及分管院长。
六、会议内容:
1.专家讲座;2.学术交流;3. 学组成立。
七、会议费用:会务费700元/人,住宿费:标准间380元/间,会议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按规定回单位报销。
八、报名方法:
1.请参会代表于6月20日前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网上报名的具体办法是:进入网站Http://www.sdcssd.com,点击主页右侧“院感培训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
2.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平台“感控圈”或gankongquan,点击右下方“圈”目录,选择“院感培训报名”。
6月30日19:00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分会学组成立会议(内科、外科、血液透析、新生儿监护、重症医学5个专业),请新推荐的学组成员按时参加,无故不到者,视为自动放弃成员资格。20:30召开分会全体委员及青年委员会议,请分会全体委员及青年委员按时参加。
联系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爱华  电话:1379318806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董  辉  电话:18560080823
山东省医学会            潘  倩  电话:0531-88591080
山东省医学会网址:www.shdma.com

山东省医学会
 2017年4月18日
相关文件

会议通知_1.jpg


会议通知22.jpg

 
 
报名地址:
http://60.208.58.10:46890/PTS/NewRegister.aspx

【精选感控课件】——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44 次浏览 • 2017-04-26 10:15 • 来自相关话题

课件作者:
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查看全部

课件作者:
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641.jpg


643.jpg


 

【精选感控课件】——医生主导 精准感控 预防为先

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2 次浏览 • 2017-04-26 09:40 • 来自相关话题

        山东省院感年会提出“医师主导,精准感控”的新理念,走在全国医院感染防控前列,医院感染防控临床主导,离开了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就失去了根基。
                                                                                              -------“2016中国感控十大事件之TOP2”

课件作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感控圈】有奖征稿啦!!! 


  查看全部


        山东省院感年会提出“医师主导,精准感控”的新理念,走在全国医院感染防控前列,医院感染防控临床主导,离开了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就失去了根基。
                                                                                              -------“2016中国感控十大事件之TOP2”


课件作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新医生主导4.jpg




【感控圈】有奖征稿啦!!! 


 

为何?医院抗生素管理策略对阻止抗生素耐药的效果甚微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395 次浏览 • 2017-03-12 20:39 • 来自相关话题

为何医院的抗生素管理策略对阻止抗生素耐药的效果甚微?


翻译:王宁宁  审核:陈志锦
(SIFIC热点团队)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惊人增长,越来越多的医生最后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来挽救病人生命,医院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管理抗生素治疗方案呢?上一代人之前,循环策略和混合策略这两种抗生素策略被用来战胜细菌。循环策略就如同抗生素“轮作”,即在某一时间段内,某些抗生素交替停止使用。医生认为这种策略能够对抗细菌的耐药性,这是因为“轮作”式使用抗生素是和细菌生活方式相关,从而导致细菌病原体失去抵抗抗生素治疗的能力。混合策略,同样被认为可以减少耐药性,其根源于计算机预测和流行病学模型,这种策略能将抗生素随机分配到患者,在一定合理范围内以最快速度锁定细菌为目标。

根据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高级在线版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进行的分析,事实上这两种策略都并不起作用。由Robert Beardmore、Rafael Pena Miller、Fabio Gori等数学家和生Jon Iredell医开展的理论工作或许能帮助解释在最近“土星项目”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得出此结论的原因,“土星项目”旨在解决持续争议的抗生素循环策略与混合策略问题。在这个项目中,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混合策略和循环策略对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据Beardmore等人的研究,该团队已经证明,“即使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标准化来确定循环策略或混合策略是否能为耐药微生物选择最佳抗生素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在临床实践中。”

相反,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的这项研究中,这支由临床科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推荐其他用药策略,如“反应性循环”,他们已经证明,这种策略在所有测试的数学模型中表现均优于循环策略和混合策略。

Beardmore说:“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未来的临床试验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数学角度来说,本次研究的结果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抗生素混合策略不是将抗生素分配给患者的最佳方式,而一些临床医师之前却错误地相信了。但是,鉴于数学概念的复杂性,很难将这一点传达到位。最后,真正的数学最优化只代表了一个常识:尽快地把正确的药物使用到正确的患者身上!”

Gory补充道:“以前的研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过度依赖计算机模拟,而没有全面描述抗生素的优化问题。当我们使用在太空竞赛时期开发的分析技术来解决优化问题 ,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反而脱离了实际分析。”

该研究团队建议个体化治疗,包括病原体特异性治疗和患者特异性治疗,这些可能是合理优化抗生素使用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他们主张使用通过分子信号技术及血培养的方法术检测出导致感染的病原体,然后通过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研究不同的个性化医疗方案。

Pena Miller说:“显然,信息量丰富的个性化方案在数学模型中优于抗生素的循环策略和混合策略。而且这一个结论同样适用于细致模型环境。例如,患者进行治疗前已经存在感染,最为糟糕情况是发展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此时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方案就会变得很少。但是,在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之前,尽可能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效果会优于混合策略及循环策略。”

Added Iredell补充道:“随着临床试验在治疗应用方面的显著增加,个性化用药正在迅速成为现实,严重感染的抗生素使用仍然是医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因此“智能化”使用抗生素将成为优化当下患者疗效和保持长期收益的关键。”

来源:《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牛津大学出版社


原文:Why Hospital Antibiot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Do Little to Curb Resistance

With an alarming growth in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doctors increasingly having to resort to last-resort antibiotics to save patients, is there a better way for hospitals to manage antibiotic treatment regimens? A generation ago, two antibiotic strategies known as cycling and mixing were employed to outwit bacteria. Cycling is like antibiotic crop rotation where certain classes of antibiotics are withdrawn for a period of time. Doctors thought this would combat resistance because bacterial pathogens would lose their abilities to resist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a drug-resistant lifestyle. The mixing strategy, with its roots in computer predictions and epidemiological models of the time, was thought to reduce drug resistance because the random assignment of antibiotics to patients, within the appropriate class, would give bacteria the fastest possible moving target.

In reality neither strategy work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performed in a new study published in the advanced online edi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This theoretical work, by mathematicians Robert Beardmore, Rafael Pena-Miller, Fabio Gori and clinician Jon Iredell, may help explain why recent clinical trials like the Saturn project -- explicitly designed to resolved the ongoing issue of high controversy (antibiotic cycling vs mixing) -- may not work. In the Saturn project,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during mixing and cycling interventions.

The team have shown that "determining whether cycling or mixing selects best against drug resistant pathogens is not possible, even in standardized question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let alone in the clinic," according to Beardmore.

Instead, in the MBE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team of clinical 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 recommends other strategies, like "reactive cycling" which they have shown outperforms cycling and mixing in all the computational models they tested.

Their results could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linical trials. "Mathematically speaking, it was very clear early in this study that antibiotic mixing was not the optimal way of allocating antibiotic to patients yet this is what some clinicians have come believe," said Beardmore. "But communicating this was difficult,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mathematical ideas. In the end, the real mathematical optimum is little more than common sense: get the right drugs to the right patients as soon a possible."

Gori added, "Prior studies did not see this due to their over-reliance on computer simulations that didn't paint a full picture of the antibiotic optimization problem. When we used an analysis technique developed during the space race era developed to sol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some new solutions dropped out of that analysis."

They recommend that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s, both pathogen-specific and patient-specific, may be a necessity to properly optimize antibiotic use. By using computer models to study different personalized medicine scenarios they advocate for the use of devices that target infections based on rapid diagnoses of the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the infection from molecular signatures or blood cultures."

"It is clear that information-rich, personalized protocols can outperform antibiotic cycling and mixing in mathematical models but even this conclusion can depend on nuanced model circumstances," said Pena-Miller. "For example, in the doomsday scenario that multi-drug resistance is endemic and present in every infection before the patient begins treatment, it matters little which treatment patients are given. But before that stark situation arises, target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at as many individuals as possible outperforms both mixing and cycl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is rapidly becoming a reality with dramatic increas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clinical testing at the point of care," added Iredell, "Antibiotic use in severe infection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interventions in medicine, and intelligent use of antibiotics is essential to optimize immediate patient outcomes and to preserve long-term benefits."

Source: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查看全部
为何医院的抗生素管理策略对阻止抗生素耐药的效果甚微?


翻译:王宁宁  审核:陈志锦
(SIFIC热点团队)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惊人增长,越来越多的医生最后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来挽救病人生命,医院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管理抗生素治疗方案呢?上一代人之前,循环策略和混合策略这两种抗生素策略被用来战胜细菌。循环策略就如同抗生素“轮作”,即在某一时间段内,某些抗生素交替停止使用。医生认为这种策略能够对抗细菌的耐药性,这是因为“轮作”式使用抗生素是和细菌生活方式相关,从而导致细菌病原体失去抵抗抗生素治疗的能力。混合策略,同样被认为可以减少耐药性,其根源于计算机预测和流行病学模型,这种策略能将抗生素随机分配到患者,在一定合理范围内以最快速度锁定细菌为目标。

根据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高级在线版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进行的分析,事实上这两种策略都并不起作用。由Robert Beardmore、Rafael Pena Miller、Fabio Gori等数学家和生Jon Iredell医开展的理论工作或许能帮助解释在最近“土星项目”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得出此结论的原因,“土星项目”旨在解决持续争议的抗生素循环策略与混合策略问题。在这个项目中,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混合策略和循环策略对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据Beardmore等人的研究,该团队已经证明,“即使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标准化来确定循环策略或混合策略是否能为耐药微生物选择最佳抗生素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在临床实践中。”

相反,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的这项研究中,这支由临床科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推荐其他用药策略,如“反应性循环”,他们已经证明,这种策略在所有测试的数学模型中表现均优于循环策略和混合策略。

Beardmore说:“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未来的临床试验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数学角度来说,本次研究的结果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抗生素混合策略不是将抗生素分配给患者的最佳方式,而一些临床医师之前却错误地相信了。但是,鉴于数学概念的复杂性,很难将这一点传达到位。最后,真正的数学最优化只代表了一个常识:尽快地把正确的药物使用到正确的患者身上!”

Gory补充道:“以前的研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过度依赖计算机模拟,而没有全面描述抗生素的优化问题。当我们使用在太空竞赛时期开发的分析技术来解决优化问题 ,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反而脱离了实际分析。”

该研究团队建议个体化治疗,包括病原体特异性治疗和患者特异性治疗,这些可能是合理优化抗生素使用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他们主张使用通过分子信号技术及血培养的方法术检测出导致感染的病原体,然后通过使用计算机模型来研究不同的个性化医疗方案。

Pena Miller说:“显然,信息量丰富的个性化方案在数学模型中优于抗生素的循环策略和混合策略。而且这一个结论同样适用于细致模型环境。例如,患者进行治疗前已经存在感染,最为糟糕情况是发展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此时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方案就会变得很少。但是,在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之前,尽可能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效果会优于混合策略及循环策略。”

Added Iredell补充道:“随着临床试验在治疗应用方面的显著增加,个性化用药正在迅速成为现实,严重感染的抗生素使用仍然是医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因此“智能化”使用抗生素将成为优化当下患者疗效和保持长期收益的关键。”

来源:《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牛津大学出版社


原文:Why Hospital Antibiot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Do Little to Curb Resistance

With an alarming growth in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doctors increasingly having to resort to last-resort antibiotics to save patients, is there a better way for hospitals to manage antibiotic treatment regimens? A generation ago, two antibiotic strategies known as cycling and mixing were employed to outwit bacteria. Cycling is like antibiotic crop rotation where certain classes of antibiotics are withdrawn for a period of time. Doctors thought this would combat resistance because bacterial pathogens would lose their abilities to resist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a drug-resistant lifestyle. The mixing strategy, with its roots in computer predictions and epidemiological models of the time, was thought to reduce drug resistance because the random assignment of antibiotics to patients, within the appropriate class, would give bacteria the fastest possible moving target.

In reality neither strategy work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performed in a new study published in the advanced online edi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This theoretical work, by mathematicians Robert Beardmore, Rafael Pena-Miller, Fabio Gori and clinician Jon Iredell, may help explain why recent clinical trials like the Saturn project -- explicitly designed to resolved the ongoing issue of high controversy (antibiotic cycling vs mixing) -- may not work. In the Saturn project,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during mixing and cycling interventions.

The team have shown that "determining whether cycling or mixing selects best against drug resistant pathogens is not possible, even in standardized question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let alone in the clinic," according to Beardmore.

Instead, in the MBE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team of clinical 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 recommends other strategies, like "reactive cycling" which they have shown outperforms cycling and mixing in all the computational models they tested.

Their results could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linical trials. "Mathematically speaking, it was very clear early in this study that antibiotic mixing was not the optimal way of allocating antibiotic to patients yet this is what some clinicians have come believe," said Beardmore. "But communicating this was difficult,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mathematical ideas. In the end, the real mathematical optimum is little more than common sense: get the right drugs to the right patients as soon a possible."

Gori added, "Prior studies did not see this due to their over-reliance on computer simulations that didn't paint a full picture of the antibiotic optimization problem. When we used an analysis technique developed during the space race era developed to sol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some new solutions dropped out of that analysis."

They recommend that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s, both pathogen-specific and patient-specific, may be a necessity to properly optimize antibiotic use. By using computer models to study different personalized medicine scenarios they advocate for the use of devices that target infections based on rapid diagnoses of the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the infection from molecular signatures or blood cultures."

"It is clear that information-rich, personalized protocols can outperform antibiotic cycling and mixing in mathematical models but even this conclusion can depend on nuanced model circumstances," said Pena-Miller. "For example, in the doomsday scenario that multi-drug resistance is endemic and present in every infection before the patient begins treatment, it matters little which treatment patients are given. But before that stark situation arises, target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at as many individuals as possible outperforms both mixing and cycl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is rapidly becoming a reality with dramatic increas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clinical testing at the point of care," added Iredell, "Antibiotic use in severe infection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interventions in medicine, and intelligent use of antibiotics is essential to optimize immediate patient outcomes and to preserve long-term benefits."

Source: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医疗部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青年整理&&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14 次浏览 • 2017-03-05 21:42 • 来自相关话题

【医疗部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

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把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及时公开透明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夯实各方责任,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 查看全部
【医疗部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

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把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及时公开透明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夯实各方责任,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




【感控鉴别】瑜亮之争:CRBSI和CLABSI不得不说的故事

小蜘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46 次浏览 • 2017-03-03 17:09 • 来自相关话题

导 语一直不太清楚CRBS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 CLABSI(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到底有什么区别,此次终于弄清楚了,特来与大家分享。



定义



CRBSI: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CLABSI:
        是指住院患者在留置中央血管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央血管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共同点


1、都是经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


2、都发生在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小时后且在留置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小时内发生。


区别



CRBSI :
         -----有证据证明导管是血流感染的来源(强烈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临床治疗!
         为临床定义,强调导管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在做出CRBSI 的临床诊断之前需要排除导管以外感染源所致的血流感染,并且要求具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CLABSI :
         -----血中病原体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适用于监测! 
         是监测定义,强调的是存在血管导管时的原发性血流感染。因此,当很难排除导管以外的感染源时,采用这个定义可操作性会更好。由于没有实验室的确切证据,主要依靠监测人员主观判断感染与导管的相关性。

        CRBSI 往往会低估实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而CLABSI 则也许会高估。美国CDC从2008年开始停止使用CRBSI的定义,启用CLABSI的定义。

        各位老师你们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两个词的呢?

参考资料:《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 查看全部
导 语一直不太清楚CRBS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 CLABSI(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到底有什么区别,此次终于弄清楚了,特来与大家分享。



定义



CRBSI: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CLABSI:
        是指住院患者在留置中央血管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央血管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共同点


1、都是经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


2、都发生在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小时后且在留置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小时内发生。


区别



CRBSI :
         -----有证据证明导管是血流感染的来源(强烈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临床治疗!
         为临床定义,强调导管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在做出CRBSI 的临床诊断之前需要排除导管以外感染源所致的血流感染,并且要求具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CLABSI :
         -----血中病原体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适用于监测! 
         是监测定义,强调的是存在血管导管时的原发性血流感染。因此,当很难排除导管以外的感染源时,采用这个定义可操作性会更好。由于没有实验室的确切证据,主要依靠监测人员主观判断感染与导管的相关性。

        CRBSI 往往会低估实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而CLABSI 则也许会高估。美国CDC从2008年开始停止使用CRBSI的定义,启用CLABSI的定义。

        各位老师你们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两个词的呢?

参考资料:《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

合作共赢:美国预防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专家共识发布

丁香园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2 次浏览 • 2017-03-05 12:58 • 来自相关话题

美国每年约 157500 例院内感染发生,其中手术部位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近日,为了减少主要妇产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女性健康促进协会的患者安全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新的专家共识,强调了采用清单式列表和指令条款体现多学科沟通、合作和标准化。
此观点已于 2016 年 11 月 2 日在线公开,并于 2017 年 1 月发表于 Obstetrics & Gynecology 杂志。共识中的策略主旨并非是为了规范或是产生新的指南,而是基于现有的指南和有循证证据的推荐意见,将其进一步编辑加工,使之成为在特定组织机构中可溯源的,并且更容易实施的行业规则。
委员会工作组纳入了美国多学科协会,包括美国护理麻醉师协会,美国产科和妇科医生协会,美国整骨疗法的产科和妇科医生协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美国妇科泌尿手术协会,妇女健康及产科和新生儿护理协会和妇产科肿瘤协会。
患者安全是共识的核心,编辑过程强调了学科交叉合作的重要性,且责任共同分担。 项目发起者、注册护理麻醉师 Pellegrini 博士称,需要共同承担责任的首要前提是,手术医生和麻醉师间的合作和沟通,确保所有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得当。
重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追加、体温调节等,最重要的是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制作清单正是为了实现提高手术安全的长久目标。
美国大多数医疗中心基本上自 2004 年起开始遵循包括结直肠手术在内的各类指导原则,并包括采用不同的备皮方法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及给药时机,但并没有腹腔手术,特别是妇产科手术原则。
本次推荐的共识措施包含四个方面:准备就绪、确认和预防、响应、报告和系统学习。推荐意见包括:
1. 建立手术间温度和患者正常体温的调节标准。
2. 采用清单方式,规范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和停药标准。
3. 外科手术前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价标准包括血糖水平、体重指数以及免疫状况,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风险,营养状况和吸烟状况。
4. 当发生手术时间长,需要探讨抗菌药物给药剂量和维持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感染预防措施。
5. 继续进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的再评估。
6. 提供对患者的手术后照护措施的相关教育。
7. 为手术高风险患者建立一种「凝聚力文化」,强调多学科合作的重要理念。
8. 作为持续专业实践评估的一部分,可以将有关医生专用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进行共享。
沟通是确保这些安全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核心内容。Pellegrini 博士称,手术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整体措施的实施就是要确保团队的充分沟通,这其中也包括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是架起所有患者及团队所有成员有效沟通的桥梁,他们还可以向患者和外科手术网站发布书面指令。
美国大多数子宫切除术仍然采用开腹手术,约占 54.2%,尽管有 16.7% 是采用经阴道手术,8.6% 采用腹腔镜技术,还有 8.2% 是通过手术机器人操作。美国妇产科手术的感染率从开放性子宫切除术的 3.9% 下降至微创手术的 1.4%。
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实施高风险手术,通过实施一项降低手术感染风险的举措,可以使手术部位感染率由 6.0% 下降至 1.1%。
Pellegrini 博士强调,妇产科手术有其独特性,病原菌可以通过手术过程从阴道和宫颈迁移至腹腔的手术部位,这样会导致阴道口的蜂窝织炎、盆腔炎和盆腔脓肿。
在新的推荐建议中,从政府官员到手术操作者和术后护理医护人员,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应成为共识实施的监督者,并鉴定和报告所有偏离标准实施方案的问题,而不用担心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与此同时,共识强调了所有成员对于执行推荐措施的必要性。每一位共识成员均应负有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共识实际应用期间,既要使推荐建议尽可能是可归纳的。同时又提倡基于临床个体化要求进行调整,鼓励依据临床情况实现标准化管理。Pellegrini 博士对新共识被很好接纳和快速实施充满信心。

作者:Susan
链接:http://infect.dxy.cn/article/512246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 查看全部
美国每年约 157500 例院内感染发生,其中手术部位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近日,为了减少主要妇产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女性健康促进协会的患者安全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新的专家共识,强调了采用清单式列表和指令条款体现多学科沟通、合作和标准化。
此观点已于 2016 年 11 月 2 日在线公开,并于 2017 年 1 月发表于 Obstetrics & Gynecology 杂志。共识中的策略主旨并非是为了规范或是产生新的指南,而是基于现有的指南和有循证证据的推荐意见,将其进一步编辑加工,使之成为在特定组织机构中可溯源的,并且更容易实施的行业规则。
委员会工作组纳入了美国多学科协会,包括美国护理麻醉师协会,美国产科和妇科医生协会,美国整骨疗法的产科和妇科医生协会,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美国妇科泌尿手术协会,妇女健康及产科和新生儿护理协会和妇产科肿瘤协会。
患者安全是共识的核心,编辑过程强调了学科交叉合作的重要性,且责任共同分担。 项目发起者、注册护理麻醉师 Pellegrini 博士称,需要共同承担责任的首要前提是,手术医生和麻醉师间的合作和沟通,确保所有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得当。
重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追加、体温调节等,最重要的是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制作清单正是为了实现提高手术安全的长久目标。
美国大多数医疗中心基本上自 2004 年起开始遵循包括结直肠手术在内的各类指导原则,并包括采用不同的备皮方法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及给药时机,但并没有腹腔手术,特别是妇产科手术原则。
本次推荐的共识措施包含四个方面:准备就绪、确认和预防、响应、报告和系统学习。推荐意见包括:
1. 建立手术间温度和患者正常体温的调节标准。
2. 采用清单方式,规范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和停药标准。
3. 外科手术前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价标准包括血糖水平、体重指数以及免疫状况,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风险,营养状况和吸烟状况。
4. 当发生手术时间长,需要探讨抗菌药物给药剂量和维持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感染预防措施。
5. 继续进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的再评估。
6. 提供对患者的手术后照护措施的相关教育。
7. 为手术高风险患者建立一种「凝聚力文化」,强调多学科合作的重要理念。
8. 作为持续专业实践评估的一部分,可以将有关医生专用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进行共享。
沟通是确保这些安全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核心内容。Pellegrini 博士称,手术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整体措施的实施就是要确保团队的充分沟通,这其中也包括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是架起所有患者及团队所有成员有效沟通的桥梁,他们还可以向患者和外科手术网站发布书面指令。
美国大多数子宫切除术仍然采用开腹手术,约占 54.2%,尽管有 16.7% 是采用经阴道手术,8.6% 采用腹腔镜技术,还有 8.2% 是通过手术机器人操作。美国妇产科手术的感染率从开放性子宫切除术的 3.9% 下降至微创手术的 1.4%。
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妇科肿瘤患者中实施高风险手术,通过实施一项降低手术感染风险的举措,可以使手术部位感染率由 6.0% 下降至 1.1%。
Pellegrini 博士强调,妇产科手术有其独特性,病原菌可以通过手术过程从阴道和宫颈迁移至腹腔的手术部位,这样会导致阴道口的蜂窝织炎、盆腔炎和盆腔脓肿。
在新的推荐建议中,从政府官员到手术操作者和术后护理医护人员,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应成为共识实施的监督者,并鉴定和报告所有偏离标准实施方案的问题,而不用担心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与此同时,共识强调了所有成员对于执行推荐措施的必要性。每一位共识成员均应负有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共识实际应用期间,既要使推荐建议尽可能是可归纳的。同时又提倡基于临床个体化要求进行调整,鼓励依据临床情况实现标准化管理。Pellegrini 博士对新共识被很好接纳和快速实施充满信心。

作者:Susan
链接:http://infect.dxy.cn/article/512246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

美国外科感染学会 2017 最新修订指南:腹腔内感染诊治管理

丁香园2号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11 次浏览 • 2017-02-18 15:45 • 来自相关话题

腹腔内感染(IAI)是外科医生在诊疗管理中可能遇到的一种常见疾病过程,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等多种疾病,患者病死率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美国外科感染学会(SIS)既往针对腹腔内感染组织专家,分别于 1992、2002 和 2010 年发布指南,计划定期更新修订以确保及时而恰当地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指南修订中,使用 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评估体系,将证据划分为 A(高质量证据)、B(中等质量证据)、C(较差质量证据)、None(证据不足)几个等级,并将诊治建议分为 1(强烈推荐)、2(较弱推荐)、None(不推荐)几个级别推荐,便于临床参考。 
时隔七年,SIS 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更新了 2010 版指南,旨在指导临床正确合理诊治腹腔内感染。该新版指南在 2017 年发表于 SURGICAL INFECTIONS 杂志,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与既往指南相同,以下将使用「Grade(1~2)-(A~C)」形式对每条指南内容的参考强度进行标注:
 1. 风险评估 
(1)利用表型因素和生理因素评估腹腔内感染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风险,包括:脓毒症或败血症性休克的体征、极端年龄和患者合并疾病;腹部感染的范围与初始感染源得到控制的程度;是否存在耐药性或机会性病原体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1-B)。 
(2)将患者分为治疗失败或死亡的较低风险或较高风险,并归类为社区获得性腹腔内感染(CA-IAI)或包括术后感染在内的医疗结构相关性腹腔内感染(HA-IAI),用以制定感染控制策略与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3)识别出符合「脓毒症拯救运动标准」的 IAI 患者,以及那些「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II」≥ 10 分的 IAI 患者,视作高危患者(1-B)。对于存在至少两项预示不良结局的生理 / 表型风险因素者、具有弥漫性腹膜炎者、感染源控制延迟或不足者,应将其视作高危患者(2-B)。 
(4)应识别出以下几类患者,将其视作发生 HA-IAI 和具有感染潜在风险者:既往 90 日内至少住院治疗 48 小时者;既往 30 日期间在护理机构或长期看护机构内居住者;之前 30 日内接受过静脉给药治疗、伤口处理或肾脏移植者;既往 90 日内已接受了数日的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者;发生术后感染者;已知存在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者(2-B)。
 2. 控制感染源 
(1)根据感染源控制规程,常规清理被感染体液和组织,用来预防 IAI 患者持续感染状态,除非存在明确证据表明不予以干预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1-A)。 
(2)在确诊 IAI 的 24 小时内,实施感染源控制,除非临床证据显示不予以干预或延迟干预更为适宜(2-B)。对于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的患者,要更紧急地处理感染源(2-C)。 
(3)对于 IAI 患者,使用侵入性最低的措施、获得足够程度的感染源控制,至少是暂时性控制(1-B)。 
(4)对于以下几类患者,应考虑使用替代方案或临时措施用以控制感染源,如生理状态不稳定者、弥漫性感染者、肠道持续缺血且被视作初始感染源控制失败的较高危患者(2-B)。 
(5)对于以下几种情况的 IAI 危重症患者,可采取简式开腹术和临时关腹操作:若关腹可造成有意义的腹内高压,若患者生理储备严重低下,若初始措施无法足够控制感染源,或若因肠系膜缺血计划二次剖腹探查(1-B)。 
(6)对于重度腹膜炎较高危患者,当采用初始措施足以控制感染源时,不要常规计划再次开腹手术;按需治疗这类患者,而非择期再次开腹手术(1-B)。
(7)对于因 IAI 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使用晶体液冲洗移除可见的残留物和污染物,再进行关腹,一般要对总体受累区域的灌洗加以限制(2-B)。
 3. 微生物学评估 
(1)对于 CA-IAI 较低危患者,不常规进行腹水培养指导抗微生物治疗(1-B)。 
(2)对 CA-IAI 和 HA-IAI 较高危患者,应对腹水或感染组织进行培养,以发现可能的耐药或机会性病原体(1-C)。
 (3)对于所有 IAI 患者,如果感染源控制足够,出于流行病学目的可考虑给予培养,积累并分析数据用以指导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4. 抗微生物静脉用药  
A. 一般原则 
(1)所用方案应具有针对常见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专性厌氧菌的抗菌活性(1-A)。
 B. 氨基糖苷类 
(1)不常规使用氨基糖苷类方案用于经验性治疗(1-B)。由于所有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可出现革兰阴性菌耐药,如果其他药物不适用,可考虑使用这类药物治疗新生儿患者与 IAI 管理(2-B)。
 C. 青霉素类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制剂 
(1)不常规使用氨苄西林 - 舒巴坦用作经验性治疗(2-B)。 
(2)不常规静脉使用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用作经验性治疗(2-B)。
 (3)对于较低风险的成人和儿童,如果这类药物可用,考虑使用替卡西林 - 克拉维酸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
 (4)使用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作为成人和儿童的经验性治疗(1-A),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D. 头孢菌素方案和头孢菌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制剂 
(1)不常规使用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用作经验性治疗(2-B)。 
(2)不常规使用头孢唑啉 + 甲硝唑用作经验性治疗(2-C)。
 (3)对于较低危成人和儿童患者,可考虑使用头孢呋辛 + 甲硝唑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
 (4)对于较低危成人和儿童患者,可使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 甲硝唑作为经验性治疗(1-A)。 
(5)可考虑使用头孢他啶 + 甲硝唑作为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经验性治疗(2-A),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6)可考虑使用头孢吡肟 + 甲硝唑作为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经验性治疗(2-A),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7)对于较低危成人和儿童,在头孢哌酮 - 舒巴坦可用的地区,考虑使用该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
 (8)考虑使用头孢洛扎 - 他唑巴坦( ceftolozane-tazobactam)+ 甲硝唑作为成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A),但主要只在强烈怀疑或已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感染而无其他要可用时使用(2-C)。 
(9)考虑使用头孢他啶 - 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 甲硝唑作为成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A),但主要只在强烈怀疑或已证实为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且无其他药物可用时再使用(2-C)。
 E. 基于氨曲南的方案 
(1)考虑使用氨曲南 + 甲硝唑 + 万古霉素,作为成人和儿童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尤其是β- 内酰胺严重过敏者使用,因为其抗菌谱范围较广(2-C)。 
F. 碳青霉烯类 
(1)使用厄他培南作为较低危成人和儿童的经验性治疗(1-A)。 
(2)使用多尼培南作为成人的经验性治疗(1-A),但主要只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不使用多尼培南作为儿童的经验性治疗,除非无其他药物可用(1-C)。 
(3)使用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或美罗培南作为成人和儿童的经验性治疗(1-A),但主要只用于较高危患者,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G. 氟喹诺酮类和基于氟喹诺酮类的方案 
(1)使用莫西沙星作为较低危成人的经验性治疗,但在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发地区,要慎用该药(1-A)。儿童患者不使用莫西沙星作为经验性治疗,除非无其他药物可用(1-C)。
 (2)使用环丙沙星 + 甲硝唑用作较低危 CA-IAI 成人的经验性治疗,但在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发地区,要慎用该方案(1-A)。对于较低危患儿,如果无其他适宜药物可用,考虑使用该方案作为经验性治疗(2-B)。
(3)如果有必要使用且只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时,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 + 甲硝唑作为较低危患者的经验性治疗(2-C)。对于较低危患儿,如果无其他适宜药物可用,考虑使用该方案作为经验性治疗(2-C)。
 H. 替加环素 
(1)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治疗(1-B)。对于耐药菌感染的成人患者、尤其是作为联合方案的一部分,若无其他药物可用,考虑使用该药治疗(2-B)。
 I. 抗厌氧菌药物 
(1)使用甲硝唑作为成人和儿童经验性治疗联合方案中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1-B)。 
(2)除非甲硝唑不可用,否则不使用克林霉素作为成人和儿童经验性治疗联合方案中抗厌氧菌药物(2-B)。考虑对于不足一个月龄的儿童可使用克林霉素(2-C)。 
J. 抗肠球菌药和抗葡萄球菌药 
(1)对于较高危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氨苄西林作为敏感肠球菌菌株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2)对于较高危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作为该药敏感的粪肠球菌或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将万古霉素加入基于氨曲南的方案,用于覆盖革兰阳性菌(2-B)。
(3)考虑使用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用作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VRE)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以及作为成人和儿童 MRSA 感染的万古霉素替代方案(2-B)。
 K. 抗真菌药 
(1)不常规使用两性霉素 B 或其脂质制剂作为成人或儿童腹腔内念珠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2)对于非危重症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氟康唑用作白念珠菌敏感菌株的经验性治疗和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3)对于非危重症成人和不足一个月龄患儿,考虑使用伏立康唑作为氟康唑不敏感念珠菌菌株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4)对于极危重症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一种棘白菌素(阿尼芬净、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作为念珠菌属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1-B)。 
5. 口服抗微生物药 
(1)选择使用具有良好生物利用度的口服药作为静脉给药的替代方案,用于治疗恢复正常消化功能的患者。只使用口服抗菌药物用于完成短疗程治疗,而不用于延长当前推荐以外的抗微生物治疗(1-B)。 
(2)考虑口服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作为成人和儿童抗菌治疗的一种短疗程选择(2-B)。 
(3)考虑口服莫西沙星作为成人抗菌治疗的一种短疗程选择(2-B)。儿童不使用该药,除非无其他可用药物(1-B)。 
(4)口服环丙沙星 + 甲硝唑作为成人抗菌治疗的一种短疗程选择(1-B)。考虑口服环丙沙星 + 甲硝唑在无其他药物可用时治疗儿童患者(2-B)。
 (5)无其他药物可用时,成人和儿童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可考虑口服左氧氟沙星 + 甲硝唑,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 甲硝唑,或口服磺胺甲恶唑 - 甲氧苄啶 + 甲硝唑(2-C)。 
6. CA-IAI 高危成人患者经验性抗菌治疗选择 
(1)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确保覆盖较不常见的革兰阴性病原体(2-C)。
(2)使用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多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头孢吡肟 + 甲硝唑作为较高危患者的初始经验治疗首选药(2-A)。头孢他啶 + 甲硝唑作为这类患者的替代方案(2-B)。氨曲南 + 甲硝唑 + 万古霉素作为对β- 内酰胺药有严重反应的高危患者用药(2-B)。对于较高危患者,不要在β- 内酰胺药方案中辅助添加氨基糖苷或氟喹诺酮用作经验治疗(1-B)。 
(3)对于较高危患者,若没有正在接受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或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治疗,考虑添加万古霉素用于抗肠球菌经验治疗(2-B)。 
(4)不常规使用抗真菌药经验治疗较高危患者(1-B)。对于上消化道感染源的危重症患者,考虑使用抗真菌药经验治疗(2-B)。
 7. HA-IAI 成人患者经验性抗菌治疗选择
总体原则: 
(1)评估患者肠球菌属、MRSA、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属的各自感染风险(2-B)。 
(2)对于 HA-IAI 患者初始经验治疗,可使用推荐 CA-IAI 较高危患者使用的广谱抗菌药。根据患者感染肠球菌属、MRSA、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属感染风险,考虑添加其他药物经验治疗(2-B)。
 8. 抗菌治疗时机 
(1)如有可能,对于表现有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的患者,在诊断为 IAI 一小时内即开始抗菌治疗(2-B)。对于其他 IAI 患者,尽早开始抗菌治疗,同时计划后续感染源控制(2-C)。 
(2)如果对感染源控制干预(指外科操作)时已过了药物的两个半衰期,那么在开始操作前一小时内再次给予一种抗菌药(1-B)。 
9. 成人患者抗菌药物剂量 
(1)对于非重度肥胖和未合并明显肾功能或肝功能障碍的较低危患者,使用标准抗菌药剂量(1-B)。对于个别较高危患者,考虑使用更高剂量(2-B)。
(2)根据现有临床数据、标准药动学参数、治疗药物监测,对于明显肾功能或肝功能障碍、肥胖症的患者,调整用药剂量(2-B)。 
(3)对于所有患者,不常规延长或持续输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对于危重症患者和革兰阴性耐药病原菌感染风险者,可考虑使用这种给药方法(2-B)。10. 抗菌治疗持续时间 
(1)对于重度或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1-B)。
(2)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结肠憩室炎的较低危患者,考虑推迟抗菌药物治疗(2-B)。 
(3)对于以下几类患者,限制抗菌药物治疗不超过 24 小时:外伤性肠穿孔在 12 小时内接受手术者(1-A),胃十二指肠穿孔在 24 小时内接受手术者(1-C),急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未发生穿孔者(1-A),急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未发生穿孔者(1-A),肠缺血而未穿孔的患者(1-C)。
 (4)对于感染源得到充分控制的患者,应限制抗菌药物治疗为 4 日(96 小时)(1-A)。 
(5)对于明确为 IAI 且尚未接受确切控制感染源操作的患者,考虑限制抗菌药治疗为 5~7 日。考虑根据临床指标如发热、白细胞增多、胃肠道功能,用来判断能否更早停止抗菌治疗。对于抗菌治疗 5~7 日反应不佳者,应重新评估患者可采用何种感染源控制干预措施(2-C)。 
(6)因 IAI 出现继发性菌血症,已充分控制感染源且不再存在菌血症的患者,考虑限制抗菌治疗为 7 日(2-B)。 
(7)没有充分数据评价接受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抗菌治疗时间(没有推荐)。11. 病原体针对性抗微生物治疗 
(1)对于得到满意的感染源控制和经验治疗的较低危患者,不要基于培养结果更改抗微生物治疗(1-B)。 
(2)对于较高危患者,如果培养结果检出对初始经验方案和后续计划方案耐药的微生物,要考虑修改抗菌治疗(2-C)。 
(3)对于从混合腹腔培养中的较小菌落分离出的高度耐药微生物,目前没有数据供修改方案参考(没有推荐)。 
(4)对于较高危患者,常规降阶梯抗微生物治疗至最窄谱药物,或至针对培养结果分离菌株的有效药物(1-B)。 
12. 治疗失败
控制感染源,抗菌治疗建议如下: 
(1)感染源控制干预初始 48 小时内,当患者治疗失败,并接受再次感染源控制时,不要常规更改抗菌治疗(2-C)。对于晚期治疗失败者,可行时考虑使用替代抗菌药物类别更改抗菌治疗(2-C)。 
(2)对于存在治疗失败临床证据但复发或持续 IAI 影像学结果阴性的患者,考虑停止抗菌药治疗(2-B)。 
(3)对于临床证据表明治疗失败,且影像学显示持续腹腔内炎症的患者,考虑尝试进一步抗菌治疗;如果数日内对这种抗菌治疗没有临床反应,那么停止抗菌治疗,且仅在有证据显示临床情况恶化时恢复抗菌治疗(2-C)。 
(4)对于临床证据表明治疗失败,且影像学显示为复发或持续性 IAI,当无法进一步控制感染源时,考虑继续抗菌治疗;当出现全身炎症或器官衰竭的临床征象时,停止抗微生物治疗(2-C)。对这类患者监测耐药病原体,必要时调整抗微生物治疗(2-C)。
 13. IAI 患儿的治疗
IAI 儿童患者的管理遵循与成人患者相同的一般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和持续时间。

作者:步步非烟 查看全部
腹腔内感染(IAI)是外科医生在诊疗管理中可能遇到的一种常见疾病过程,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胰腺炎继发细菌感染等多种疾病,患者病死率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美国外科感染学会(SIS)既往针对腹腔内感染组织专家,分别于 1992、2002 和 2010 年发布指南,计划定期更新修订以确保及时而恰当地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指南修订中,使用 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评估体系,将证据划分为 A(高质量证据)、B(中等质量证据)、C(较差质量证据)、None(证据不足)几个等级,并将诊治建议分为 1(强烈推荐)、2(较弱推荐)、None(不推荐)几个级别推荐,便于临床参考。 
时隔七年,SIS 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更新了 2010 版指南,旨在指导临床正确合理诊治腹腔内感染。该新版指南在 2017 年发表于 SURGICAL INFECTIONS 杂志,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与既往指南相同,以下将使用「Grade(1~2)-(A~C)」形式对每条指南内容的参考强度进行标注:
 1. 风险评估 
(1)利用表型因素和生理因素评估腹腔内感染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风险,包括:脓毒症或败血症性休克的体征、极端年龄和患者合并疾病;腹部感染的范围与初始感染源得到控制的程度;是否存在耐药性或机会性病原体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1-B)。 
(2)将患者分为治疗失败或死亡的较低风险或较高风险,并归类为社区获得性腹腔内感染(CA-IAI)或包括术后感染在内的医疗结构相关性腹腔内感染(HA-IAI),用以制定感染控制策略与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3)识别出符合「脓毒症拯救运动标准」的 IAI 患者,以及那些「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II」≥ 10 分的 IAI 患者,视作高危患者(1-B)。对于存在至少两项预示不良结局的生理 / 表型风险因素者、具有弥漫性腹膜炎者、感染源控制延迟或不足者,应将其视作高危患者(2-B)。 
(4)应识别出以下几类患者,将其视作发生 HA-IAI 和具有感染潜在风险者:既往 90 日内至少住院治疗 48 小时者;既往 30 日期间在护理机构或长期看护机构内居住者;之前 30 日内接受过静脉给药治疗、伤口处理或肾脏移植者;既往 90 日内已接受了数日的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者;发生术后感染者;已知存在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者(2-B)。
 2. 控制感染源 
(1)根据感染源控制规程,常规清理被感染体液和组织,用来预防 IAI 患者持续感染状态,除非存在明确证据表明不予以干预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1-A)。 
(2)在确诊 IAI 的 24 小时内,实施感染源控制,除非临床证据显示不予以干预或延迟干预更为适宜(2-B)。对于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的患者,要更紧急地处理感染源(2-C)。 
(3)对于 IAI 患者,使用侵入性最低的措施、获得足够程度的感染源控制,至少是暂时性控制(1-B)。 
(4)对于以下几类患者,应考虑使用替代方案或临时措施用以控制感染源,如生理状态不稳定者、弥漫性感染者、肠道持续缺血且被视作初始感染源控制失败的较高危患者(2-B)。 
(5)对于以下几种情况的 IAI 危重症患者,可采取简式开腹术和临时关腹操作:若关腹可造成有意义的腹内高压,若患者生理储备严重低下,若初始措施无法足够控制感染源,或若因肠系膜缺血计划二次剖腹探查(1-B)。 
(6)对于重度腹膜炎较高危患者,当采用初始措施足以控制感染源时,不要常规计划再次开腹手术;按需治疗这类患者,而非择期再次开腹手术(1-B)。
(7)对于因 IAI 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使用晶体液冲洗移除可见的残留物和污染物,再进行关腹,一般要对总体受累区域的灌洗加以限制(2-B)。
 3. 微生物学评估 
(1)对于 CA-IAI 较低危患者,不常规进行腹水培养指导抗微生物治疗(1-B)。 
(2)对 CA-IAI 和 HA-IAI 较高危患者,应对腹水或感染组织进行培养,以发现可能的耐药或机会性病原体(1-C)。
 (3)对于所有 IAI 患者,如果感染源控制足够,出于流行病学目的可考虑给予培养,积累并分析数据用以指导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4. 抗微生物静脉用药  
A. 一般原则 
(1)所用方案应具有针对常见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专性厌氧菌的抗菌活性(1-A)。
 B. 氨基糖苷类 
(1)不常规使用氨基糖苷类方案用于经验性治疗(1-B)。由于所有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可出现革兰阴性菌耐药,如果其他药物不适用,可考虑使用这类药物治疗新生儿患者与 IAI 管理(2-B)。
 C. 青霉素类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制剂 
(1)不常规使用氨苄西林 - 舒巴坦用作经验性治疗(2-B)。 
(2)不常规静脉使用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用作经验性治疗(2-B)。
 (3)对于较低风险的成人和儿童,如果这类药物可用,考虑使用替卡西林 - 克拉维酸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
 (4)使用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作为成人和儿童的经验性治疗(1-A),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D. 头孢菌素方案和头孢菌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制剂 
(1)不常规使用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用作经验性治疗(2-B)。 
(2)不常规使用头孢唑啉 + 甲硝唑用作经验性治疗(2-C)。
 (3)对于较低危成人和儿童患者,可考虑使用头孢呋辛 + 甲硝唑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
 (4)对于较低危成人和儿童患者,可使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 甲硝唑作为经验性治疗(1-A)。 
(5)可考虑使用头孢他啶 + 甲硝唑作为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经验性治疗(2-A),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6)可考虑使用头孢吡肟 + 甲硝唑作为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经验性治疗(2-A),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7)对于较低危成人和儿童,在头孢哌酮 - 舒巴坦可用的地区,考虑使用该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
 (8)考虑使用头孢洛扎 - 他唑巴坦( ceftolozane-tazobactam)+ 甲硝唑作为成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A),但主要只在强烈怀疑或已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感染而无其他要可用时使用(2-C)。 
(9)考虑使用头孢他啶 - 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 甲硝唑作为成人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A),但主要只在强烈怀疑或已证实为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且无其他药物可用时再使用(2-C)。
 E. 基于氨曲南的方案 
(1)考虑使用氨曲南 + 甲硝唑 + 万古霉素,作为成人和儿童经验性治疗的一种选择(2-B),但主要只针对较高危患者、尤其是β- 内酰胺严重过敏者使用,因为其抗菌谱范围较广(2-C)。 
F. 碳青霉烯类 
(1)使用厄他培南作为较低危成人和儿童的经验性治疗(1-A)。 
(2)使用多尼培南作为成人的经验性治疗(1-A),但主要只对较高危患者使用该药,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不使用多尼培南作为儿童的经验性治疗,除非无其他药物可用(1-C)。 
(3)使用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或美罗培南作为成人和儿童的经验性治疗(1-A),但主要只用于较高危患者,因为其抗菌谱较广泛(2-C)。
 G. 氟喹诺酮类和基于氟喹诺酮类的方案 
(1)使用莫西沙星作为较低危成人的经验性治疗,但在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发地区,要慎用该药(1-A)。儿童患者不使用莫西沙星作为经验性治疗,除非无其他药物可用(1-C)。
 (2)使用环丙沙星 + 甲硝唑用作较低危 CA-IAI 成人的经验性治疗,但在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发地区,要慎用该方案(1-A)。对于较低危患儿,如果无其他适宜药物可用,考虑使用该方案作为经验性治疗(2-B)。
(3)如果有必要使用且只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时,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 + 甲硝唑作为较低危患者的经验性治疗(2-C)。对于较低危患儿,如果无其他适宜药物可用,考虑使用该方案作为经验性治疗(2-C)。
 H. 替加环素 
(1)大多数情况下,不使用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治疗(1-B)。对于耐药菌感染的成人患者、尤其是作为联合方案的一部分,若无其他药物可用,考虑使用该药治疗(2-B)。
 I. 抗厌氧菌药物 
(1)使用甲硝唑作为成人和儿童经验性治疗联合方案中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1-B)。 
(2)除非甲硝唑不可用,否则不使用克林霉素作为成人和儿童经验性治疗联合方案中抗厌氧菌药物(2-B)。考虑对于不足一个月龄的儿童可使用克林霉素(2-C)。 
J. 抗肠球菌药和抗葡萄球菌药 
(1)对于较高危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氨苄西林作为敏感肠球菌菌株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2)对于较高危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作为该药敏感的粪肠球菌或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将万古霉素加入基于氨曲南的方案,用于覆盖革兰阳性菌(2-B)。
(3)考虑使用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用作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VRE)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以及作为成人和儿童 MRSA 感染的万古霉素替代方案(2-B)。
 K. 抗真菌药 
(1)不常规使用两性霉素 B 或其脂质制剂作为成人或儿童腹腔内念珠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2)对于非危重症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氟康唑用作白念珠菌敏感菌株的经验性治疗和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3)对于非危重症成人和不足一个月龄患儿,考虑使用伏立康唑作为氟康唑不敏感念珠菌菌株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2-B)。 
(4)对于极危重症成人和儿童,考虑使用一种棘白菌素(阿尼芬净、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作为念珠菌属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或病原体针对性治疗(1-B)。 
5. 口服抗微生物药 
(1)选择使用具有良好生物利用度的口服药作为静脉给药的替代方案,用于治疗恢复正常消化功能的患者。只使用口服抗菌药物用于完成短疗程治疗,而不用于延长当前推荐以外的抗微生物治疗(1-B)。 
(2)考虑口服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作为成人和儿童抗菌治疗的一种短疗程选择(2-B)。 
(3)考虑口服莫西沙星作为成人抗菌治疗的一种短疗程选择(2-B)。儿童不使用该药,除非无其他可用药物(1-B)。 
(4)口服环丙沙星 + 甲硝唑作为成人抗菌治疗的一种短疗程选择(1-B)。考虑口服环丙沙星 + 甲硝唑在无其他药物可用时治疗儿童患者(2-B)。
 (5)无其他药物可用时,成人和儿童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可考虑口服左氧氟沙星 + 甲硝唑,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 甲硝唑,或口服磺胺甲恶唑 - 甲氧苄啶 + 甲硝唑(2-C)。 
6. CA-IAI 高危成人患者经验性抗菌治疗选择 
(1)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确保覆盖较不常见的革兰阴性病原体(2-C)。
(2)使用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多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头孢吡肟 + 甲硝唑作为较高危患者的初始经验治疗首选药(2-A)。头孢他啶 + 甲硝唑作为这类患者的替代方案(2-B)。氨曲南 + 甲硝唑 + 万古霉素作为对β- 内酰胺药有严重反应的高危患者用药(2-B)。对于较高危患者,不要在β- 内酰胺药方案中辅助添加氨基糖苷或氟喹诺酮用作经验治疗(1-B)。 
(3)对于较高危患者,若没有正在接受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或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治疗,考虑添加万古霉素用于抗肠球菌经验治疗(2-B)。 
(4)不常规使用抗真菌药经验治疗较高危患者(1-B)。对于上消化道感染源的危重症患者,考虑使用抗真菌药经验治疗(2-B)。
 7. HA-IAI 成人患者经验性抗菌治疗选择
总体原则:
 
(1)评估患者肠球菌属、MRSA、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属的各自感染风险(2-B)。 
(2)对于 HA-IAI 患者初始经验治疗,可使用推荐 CA-IAI 较高危患者使用的广谱抗菌药。根据患者感染肠球菌属、MRSA、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属感染风险,考虑添加其他药物经验治疗(2-B)。
 8. 抗菌治疗时机 
(1)如有可能,对于表现有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的患者,在诊断为 IAI 一小时内即开始抗菌治疗(2-B)。对于其他 IAI 患者,尽早开始抗菌治疗,同时计划后续感染源控制(2-C)。 
(2)如果对感染源控制干预(指外科操作)时已过了药物的两个半衰期,那么在开始操作前一小时内再次给予一种抗菌药(1-B)。 
9. 成人患者抗菌药物剂量 
(1)对于非重度肥胖和未合并明显肾功能或肝功能障碍的较低危患者,使用标准抗菌药剂量(1-B)。对于个别较高危患者,考虑使用更高剂量(2-B)。
(2)根据现有临床数据、标准药动学参数、治疗药物监测,对于明显肾功能或肝功能障碍、肥胖症的患者,调整用药剂量(2-B)。 
(3)对于所有患者,不常规延长或持续输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但对于危重症患者和革兰阴性耐药病原菌感染风险者,可考虑使用这种给药方法(2-B)。10. 抗菌治疗持续时间 
(1)对于重度或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1-B)。
(2)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结肠憩室炎的较低危患者,考虑推迟抗菌药物治疗(2-B)。 
(3)对于以下几类患者,限制抗菌药物治疗不超过 24 小时:外伤性肠穿孔在 12 小时内接受手术者(1-A),胃十二指肠穿孔在 24 小时内接受手术者(1-C),急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未发生穿孔者(1-A),急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未发生穿孔者(1-A),肠缺血而未穿孔的患者(1-C)。
 (4)对于感染源得到充分控制的患者,应限制抗菌药物治疗为 4 日(96 小时)(1-A)。 
(5)对于明确为 IAI 且尚未接受确切控制感染源操作的患者,考虑限制抗菌药治疗为 5~7 日。考虑根据临床指标如发热、白细胞增多、胃肠道功能,用来判断能否更早停止抗菌治疗。对于抗菌治疗 5~7 日反应不佳者,应重新评估患者可采用何种感染源控制干预措施(2-C)。 
(6)因 IAI 出现继发性菌血症,已充分控制感染源且不再存在菌血症的患者,考虑限制抗菌治疗为 7 日(2-B)。 
(7)没有充分数据评价接受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抗菌治疗时间(没有推荐)。11. 病原体针对性抗微生物治疗 
(1)对于得到满意的感染源控制和经验治疗的较低危患者,不要基于培养结果更改抗微生物治疗(1-B)。 
(2)对于较高危患者,如果培养结果检出对初始经验方案和后续计划方案耐药的微生物,要考虑修改抗菌治疗(2-C)。 
(3)对于从混合腹腔培养中的较小菌落分离出的高度耐药微生物,目前没有数据供修改方案参考(没有推荐)。 
(4)对于较高危患者,常规降阶梯抗微生物治疗至最窄谱药物,或至针对培养结果分离菌株的有效药物(1-B)。 
12. 治疗失败
控制感染源,抗菌治疗建议如下
: 
(1)感染源控制干预初始 48 小时内,当患者治疗失败,并接受再次感染源控制时,不要常规更改抗菌治疗(2-C)。对于晚期治疗失败者,可行时考虑使用替代抗菌药物类别更改抗菌治疗(2-C)。 
(2)对于存在治疗失败临床证据但复发或持续 IAI 影像学结果阴性的患者,考虑停止抗菌药治疗(2-B)。 
(3)对于临床证据表明治疗失败,且影像学显示持续腹腔内炎症的患者,考虑尝试进一步抗菌治疗;如果数日内对这种抗菌治疗没有临床反应,那么停止抗菌治疗,且仅在有证据显示临床情况恶化时恢复抗菌治疗(2-C)。 
(4)对于临床证据表明治疗失败,且影像学显示为复发或持续性 IAI,当无法进一步控制感染源时,考虑继续抗菌治疗;当出现全身炎症或器官衰竭的临床征象时,停止抗微生物治疗(2-C)。对这类患者监测耐药病原体,必要时调整抗微生物治疗(2-C)。
 13. IAI 患儿的治疗
IAI 儿童患者的管理遵循与成人患者相同的一般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和持续时间。


作者:步步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