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说创面愈合过程及机理


19f10003dfc38b70c92d.jpg

 
 陈阿鑫,史煜华,姜玉峰,解放军306医院,创面治疗中心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创面愈合的基础是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修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等的一系列生物学活动,同时,细胞基质也参与其中。
愈合过程的凝血期(Coagulation phase)
从创面形成的一瞬间开始,机体首先出现的反应是自身的止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一些非常复杂的生物学反应:
1.先是创面周围的小血管、毛细血管等反应性收缩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即之而来的是暴露的胶原纤维吸引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
2.随后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等,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流减慢,同时释放的磷脂和ADP将吸引更多的血小板聚集。
3.最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也将被启动。凝血过程结束后,机体即开始进行创面的愈合。


19f20003c52e2f2620d0.jpg


愈合过程的炎症期(Inflammation phase)
这一时期自创面形成开始的前2~3天。由于局部血管的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组织胺(Histamine)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创面局部的血管扩张;同时,因坏死组织,以及可能的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引发机体的防御反应(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创面移动和集中。
一方面,粒细胞防止或吞噬入侵的细菌;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坏死的组织细胞碎片。同时,组织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自身蛋白溶酶也可以消化溶解坏死的组织细胞碎片,使创面清洁,以便启动组织的修复过程。巨噬细胞除吞噬消化组织细胞碎片外,同时也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合成胶原蛋白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清创阶段(Debridement phase)。同时,创面会反应性地出现收缩,以期减少创面面积。临床上因这一时期的创面大多被黑色的坏死组织所覆盖,因此也被称为黑色期。而当这一层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创面仍会被一层薄薄的腐烂失活组织所覆盖,使创面外观呈黄色,因此临床上分期时常将此时的创面称为黄色期。


19f400057135f5034bee.jpg


愈合过程的修复期(Reconstruction phase)
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2个阶段:上皮再生(Epithelialisation)和肉芽组织形成(Granulation)。也称之为增生期(Proliferation)。这一时期约从创面形成后的2~24天。
1.上皮细胞再生:创面修复首先是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增生,并向中心部位移行。与此同时,基底细胞的增殖刺激创面基底部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反应性增生。当创面被新生的上皮细胞覆盖后,创面外观呈粉红色,故而又称此时的创面为粉红色期。
2.肉芽组织形成:基底细胞的增生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巨噬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β转型生长因子(β-TGF)和α转型生长因子(α-TGF)等,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
肉芽组织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 填补组织的缺损;(2) 保护创面,防止细菌感染,减少出血;(3) 机化血块和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由于新生健康的肉芽组织外观呈鲜红色,因此,临床上又将此时的创面称之为红色期。随着肉牙组织的不断形成,创面组织的缺失被填充,上皮细胞便从创面周缘向中心移行,最终使得创面完全被再生的上皮细胞覆盖。


创面愈合过程的成熟期(Maturation phase)
当创面被再生的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后,创面的愈合过程并没有完全结束。这就是创面的成熟期。因为新生的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分裂分化、转型,使其力量增强,才最后使创面得以完全愈合。
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 新形成的上皮细胞不断分裂,使表皮层增厚;(2)肉芽组织内部转型:形成的胶原纤维排列发生改变,使新生的结缔组织力量增加;同时,毛细血管数目减少,使创面局部颜色减退,接近于正常色。
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常常超过1年。在创面愈合未完成成熟以前,创面仍然容易被再次损伤,由于表面上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因此这一时期经常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忽视。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慢性创面常常发生在同一部位的原因。
 
 
本文内容摘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