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

SSIs的发生率因手术不同而变化,各类不同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那么,清洁、清洁-污染伤口、污染伤口及脏或感染伤口的感染率各是多少呢?
已邀请:

控制感染&&

赞同来自:

1# 控制感染


怎么没有人理我呢?:'(

桂花香&&

赞同来自:

你说的是质控标准吗?2008年版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对一类切口感染率的控制标准是不超过1.5%,其它的没有控制标准。

控制感染&&

赞同来自:

3# 桂花香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如清洁、清洁-污染伤口、污染伤口及脏或感染伤口的感染率各是多少?:handshake

桂花香&&

赞同来自:

感染率应该是多少?

即使手术切口分类相同,不同的手术、不同的病人、不同手术者进行的手术,术后感染率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的答案。

星火&&

赞同来自: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1]。有资料显示SSI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占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14%~16%,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


  1  SSI的概念及病原微生物


  1.1  SSI的概念:SSI是指发生在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在手术期间病原菌进入邻近组织而形成的深部感染。涉及范围包括:切口皮肤、皮下组织、深部组织(筋膜及肌层)及手术所打开或操作的器官和腔隙。近年来手术部位感染已代替外科伤口感染[2]。


  1.2  SSI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微生物多种多样,主要为细菌。最常见的G+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G-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SSI的致病菌也在不断发生变迁,大多数细菌都产生了耐药性,而且对消毒剂和灭菌措施抵抗力较强,值得广大医务人员去重视。


  2  SSI的主要途径


  2.1  病人自身的常驻菌污染:如皮肤、呼吸道、肠道的正常菌群,因术前准备不妥,消毒不严或切开空腔脏器时细菌直接污染手术区引起感染。曾有报导:口鼻腔、呼吸道和皮肤伤口的感染多为G+细菌;胃肠道、会阴部手术感染则以肠道细菌为主,这种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在所有类型感染中占较大数量。另外经动物实验与临床病例证实:肠道细菌可在人体处于应急状态或抵抗力低下时穿透肠粘膜屏障而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组织液中,继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感染,称之为细菌易位,此即为内源性感染。


  2.2  手术环境的污染


  2.2.1  经空气传播:据WHO调查手术室空气中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1800cfu/m3时,感染率显著增高,若降至180cfu/m3时,则感染危险性大为降低,因此手术室的空气净化至关重要。


  2.2.2  经手传播:比空气传播更直接,更具危险性,手经常与外界接触,易污染,带菌量一般为103~104/cm2。 “外科洗手”要求达到消除暂留菌和减少宿生菌至最低限度,然而宿生菌往往不易去除,而且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自身出汗会把皮肤深部的细菌带到手的表面。手套内部潮湿又给细菌生存提供了条件,一旦手套破裂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有资料显示“外科洗手”100min后手样合格率仅为40%,而术中手套破损率为24%。


  2.2.3  手术用一切器物、敷料的污染:手术室所用一切手术物品均为高度危险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未达到灭菌的手术器械可直接引发感染。如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由于消毒液配置不当,半年内手术感染率达56.85%;上海某医院医生外出做眼内手术,因器械消毒不严,导致7人眼内铜绿假单胞菌严重感染。


  3  SSI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1  树立SSI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充分认识SSI的危害,护士只有充分认识导致SSI给患者、医院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才能自觉树立预防和控制SSI的意识。


  3.2  预防手术用物直接接触污染


  3.2.1  物品的消毒与灭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原则上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3.2.2  无菌物品的储存: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敷料间,按消毒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


  3.2.3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按无菌物品设专柜存放,使用前认真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包装的密封性等,如有过期、不合格、潮湿、破裂、字迹不清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3.3  预防手术时的间接接触污染


  3.3.1  严格病人手术区皮肤的准备、肠道的准备和术前的皮肤、粘膜消毒。


  3.3.2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指南”,不能减少洗手的步骤和时间[3]。进行无菌手术操作必须认真按外科手消毒程序进行。不论何种方法,均须注意消毒液不能敞口使用,以免药液挥发影响有效浓度,宜选用毒性低,刺激性、过敏性小的消毒剂 。


  3.3.3  严格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手术病人机体的一系列措施。除提供的手术用品、手术环境必须达到无菌或消毒的要求外,还必须保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使已灭菌的物品保持无菌状态,不再受污染。


  3.3.4  严格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及整理包布;手术间每日常规用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消毒,连台手术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消毒。


  3.4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4.1  给药时间:一般在术前0.5~1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1500ml),手术中可给予第2剂。


  3.4.2  给药方式:静脉推注后1h,伤口中抗生素浓度与血液中相等,在以后数小时内伤口中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故静脉推注较为合理。


  3.4.3  不同切口的应用:①清洁切口不需用,除非手术时间长,分离组织广泛,局部组织供血不良,异物植入;②清洁—污染切口因手术部位存在大量寄生菌群,须预防性使用;③污染切口可用,属治疗性;④感染切口可用,属治疗性。


  3.4.4  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替代严格的无菌操作与仔细的手术操作。


  3.5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


  3.5.1  检测管理:主要是微生物学的检测。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方法是否科学,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也是手术室科学管理的有效举措。检测方法必须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果科学准确。检测内容包括:空气、手、物品表面、消毒剂浓度等。


  3.5.2  监督管理:主要是无菌操作的监督。手术是一集体行为,参与的人员较多,任何一个成员的松懈或某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要人人参与监督,造成人人监督、处处监督的认真作风,并保证在无菌面前人人平等,护士长更是组织监督的关键人物。


  3.5.3  制度管理:手术室各项制度是手术安全与无菌技术的重要保证,加强无菌管理必须从落实制度着手,利用晨会、科会反复申明,在经常性地检查落实,评价优劣中使制度变成习惯,形成作风,由他律变成自律。


  4  小结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只有树立随时预防和控制SSI的意识,掌握预防和控制SSI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可以做到降低SSI的发生率,保证医疗安全。我院近几年来较好地执行了SSI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满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26.


  [2]林岩.实用手术护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66.


  [3]费波.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人员防护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120.

小丑丑&&

赞同来自:


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路过学习了!

zsf790103&&

赞同来自:

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路过学习了!

沙河市人民医院&&

赞同来自:

重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更牢固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