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检测致病原

在临床药师网看见一篇关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文章,觉得挺好,现转给大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规范检测致病原


文 张永信(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教授)

  

基层医院         2013年4月15日         D10版


  考虑感染性疾病时,应尽早查明致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测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所在。然而,国内大医院门诊与住院部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检查的比例甚低,更不用说基层医院了。


  应养成良好习惯,尽力争取在使用抗菌药之前送检相应部位临床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反复留取标本,也可同时采集不同部位的临床标本作细菌培养,并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临床医师应与细菌检验部门密切联系,设法提高病原分离的阳性率,例如革兰阳性球菌宜选血平板;革兰阴性杆菌常选用伊红亚甲兰平板,以抑制阳性菌生长;嗜血杆菌需添加X、V因子,且培养时需充CO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培养基中需增加氯化钠的含量;厌氧菌须做硫乙醇酸钠培养;真菌用沙保氏培养基培养;血培养先去血清并加抗菌药抑制剂;结核菌需特殊培养剂,培养时间较长。


  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也是快速有效的检验方法。如痰涂片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即可诊断结核感染;脑脊液加墨汁混合后镜检发现圆形、有荚膜、双层壁的病原体,可能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常规培养阴性,痰涂片染色可见形态一致的病原体,常提示厌氧菌可能。


  如已开始抗菌治疗,影响了病原检测,必要时可停用抗菌药1~2d再收集标本。为提高病原诊断率,还可结合抗原、抗体检测等方法。


  病原体检验阳性并非就是致病原。须依据感染部位、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及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特点来综合分析。如果标本来自密闭腔隙,如血液、脑脊液、浆膜腔液检出细菌,可排除操作污染可能,培养阳性结果常可诊断为致病病原菌;而本来即有正常菌群寄殖的部位标本培养阳性,须辨别是正常菌群还是致病原;若有相应临床表现且反复培养有相同培养结果,有致病菌的可能;而反复培养结果变化不一,则污染可能性大。


  有时候患者感染症状明显,但病原体检验为阴性时,要考虑特殊病原体感染,如厌氧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还有感染病原菌培养困难、需特殊培养基的可能性;应及时与细菌室等科室联系,调整检验方法,或结合其他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帮助诊断。


  有了细菌培养结果,应尽量做药敏试验,在用药前还须仔细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如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均耐药,常提示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而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属MRSA,即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必要时应加做联合药敏、β-内酰胺酶测定、ESBLs稳测等。
已邀请:

liang8621369&&

赞同来自:

如痰涂片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即可诊断结核感染;---?

常规培养阴性,痰涂片染色可见形态一致的病原体,常提示厌氧菌可能。---?

jingjing2013&&

赞同来自:

找出病原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lvdongqin1963&&

赞同来自:

中过学习了,谢谢分享。

微生态&&

赞同来自:

这也能称之"规范"???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