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导管末端培养,有意义吗?

前几天,微生物室反映近期临床送检的血管导管末端培养较多,但无对照的血培养。再问送检科室,回答科室会在导管拔出的时候,常规做培养,看有哪些细菌。这样的培养,即使有阳性结果,对于临床意义有多大?如不考虑导管相关的感染,是不是没必要常规做导管末端培养?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个人认为,国内的临床科室因临床观念或细菌室条件所限没有按照严格的导管相关培养要求去做,象我们医院,外周和导管报阳时间实际可行,但是检验科就是不给你做。临床拔除导管,主要是不能除外血流相关感染,拔除时患者体温不高,当时没有留取外周血培养,但是,我觉得如果导管头培养有阳性结果对临床还是有提示意义的,就和降阶梯治疗时多部位培养结果一样,多部位同一细菌定置,临床还是需要处理的。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使用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